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医药安全

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与新潟大学研究团队发现:新冠病毒出现变异后发生了“自我消亡”现象

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发布时间:2021-11-03 12:58:21

   日前,据外媒报道,有日本研究团队发现,新冠病毒在出现变异后发生了“自我消亡”现象。这是否意味着疫情将会以这种方式终结?不过,针对日本的该项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专家做进一步表态。


  病毒现新变异致自我消亡?
 
  据日本共同社31日报道,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与新潟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发表了最新研究。研究发现,在德尔塔变异毒株基因组中,一种名为“nsp14”的酶发生了变异,导致病毒无法及时完成修复,从而导致病毒自我灭绝。
  病毒在快速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基因组有时会发生错误突变,这也是出现病变的主因之一。此时一般是由“nsp14”负责修复。但如果修复不及时,累积的突变太多的话,可能会导致病毒无法繁殖。
  研究发现,在“nsp14”出现变异的病毒中,病毒基因变异较一般病毒高出10至20倍。因此,在8月下旬日本病例数达到峰值时,当时新冠病毒中的“nsp14”已经发生了变异。
  在第5波疫情中,“nsp14”发生变异的病毒比例随着感染扩大而不断增加,从病例数到达峰值前到平息的这一时间段内,几乎占据了感染病例的全部。并且去年秋天到今年3月左右的第3波疫情也具有同样的倾向。
  因此,日本国立遗传研究所教授井上逸朗认为,日本病例数之所以会减少,是因为“nsp14”发生变异之后,导致基因组不断累积错误突变,最终因为来不及修复而导致病毒自我灭绝。
  此外,研究队伍推测,是一种名为“APOBEC”的酶使“nsp14”发生了变化。据称,在东亚和大洋洲,这种酶特别活跃的人很多。


  此项研究已在10月举办的日本人类遗传学会上发表。
 
  据了解,进入10月后,日本新增确诊人数锐减。10月15日,日本全国新增病例数仅为151例,创下新低,10月31日,日本全国新增病例也仅有229例,哪怕是“重灾区”东京,也仅新增了22例。而在今年8月20日,日本新增病例曾一度超过2.58万例,创下历史新高。
  除日本团队,耶鲁大学的研究团队也发现,“nsp14”具有核糖核酸外切酶(exoribonuclease,ExoN)和N7甲基转移酶(N7-methyltransferase,N7-MTase)的活性,是病毒复制不可或缺的蛋白质。耶鲁大学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新冠病毒可通过“nsp14”关闭宿主的蛋白质合成,而核糖核酸外切酶或N7甲基转移酶的活性部位若发生突变,“nsp14”便会丧失其关闭宿主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不过,针对该项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专家做进一步表态。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