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元旦,四万万人争人格
护国北伐,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以捍卫民意尊严、保全国民人格为号召的战争。蔡锷:为给四万万人争人格,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
1916年1月1日,上午10时30分,57岁的袁世凯站在中南海怀仁堂的台阶上,阶下,列队齐整的“中华帝国”特任、简任官们,正行三鞠躬之礼。三鞠躬结束,袁世凯入内升御座,前清皇室代表溥润、章嘉呼图克图、天主教主教等依次觐见,袁依次起座回礼,至11时方散。①
这是袁世凯正式改元称帝后的第一天,一个寒酸的元旦。各国驻华使节无一来贺,袁的心腹亲信如段祺瑞、冯国璋辈也都缺席。当然,这种寒酸早有端倪——1915年12月11日,参政院开会决议恢复帝制,虽事先打好了招呼,议员们喊“大皇帝万岁”时,仍是稀稀拉拉气若游丝;13日,袁在新华门接受文武群臣祝贺,心境萧索,竟说出“从古至今,谁见过皇帝的子孙有好结果”这般煞风景的话来,文武群臣闻言无不愕然,默无一语。②
护国军领袖蔡锷寒酸若此,缘自国人自尊未泯。在北京,副总统黎元洪拒绝了“中华帝国”的第一道皇帝谕旨,声言:愿死,也不愿做什么“武义亲王”;官员们赶在新皇登基前辞职请假,蔚然成风,以致当局不得不在火车站派出便衣限制官员离京。③在上海,当局以控制邮递渠道为要挟,强迫报界改用“洪宪元年”,以《申报》为首的各大报,遂统一使用最小字体,将“洪宪元年”字样印在了读者几乎找不到的地方。④在华盛顿,中国驻美大使馆拒绝将给总统的呈文,改为奏折格式,北京当局只好在拿到华盛顿的公文后,自行篡改格式。⑤
捍卫自尊的实际行动,起于天津。在旭日街17号,名将蔡锷慷慨陈词:“眼看着不久,便是盈干累万的人颂王莽功德,上劝进表,袁世凯便安然登其大宝,叫世界看着中国人是什么东西呢?……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他得过,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不可。”⑥
梁启超:当局伪造民意,四万万国民之人格被蹂躏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