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进口食品中文标签缺位 过期食品仍在销售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01-08 00:34:04
  北青报记者还注意到,个别进口食品虽然有中文标签,但应当填写生产日期、保质期的地方却是空白,只能推测包装上用韩文标注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在“Green Tree”,一款名为“奥里恩花生球”的食品,显示保质期为2015年11月18日,却仍在货架销售。

  不贴中文标签 使消费者误以为“原装”

  在距离“Green Tree”不足两公里的“Mini 便利店”,货架上相邻的两款饮料,一款有中文标签,一款却没有。店员向北青报记者解释说:“没有中文标签的,是国外原装进口的;有中文标签的,是国内分装的。”

  中文标签竟成为“原装进口”和“国内分装”的区分标准,事实的确如此吗?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的工作人员说:“所有的进口食品都应当在报关检验时就注明中文标签,如果是‘国外原装’,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检验进入市场的,中文标签肯定是必备的。”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解释,国内在售的“进口食品”有三大类:一是生产、包装都在国外进行的;二是国内厂商到产区进口原材料,在国内进行处理、分装、销售;三是注册商标在国外,但产地难以确定的。“其实只有第一种是真正的‘进口食品’,当然也必须有中文标签。”朱丹蓬说。

  自行加贴中文标签 零售商很“随意”

  在“Green Tree”,进门处的货架上多数食品均有中文标签,其余货架上的食品,大多没有中文标签。店主称:“批发商给我们发货的时候,少发了几张中文标签。中文标签不够了,就没贴。”据该店主介绍,他们收到的食品是没有贴中文标签的,供货商会把相应的中文标签随货发来,一般是一箱货配备一批标签,由零售商在上架前自行把标签贴上。

  根据店主的描述,北青报记者按照食品包装中文标签上注明的联系方式,联系了某进口膨化食品的供应商“大连高丽亚商贸有限公司”,多次拨打均无人接听,而另外一家“威海乾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近期已停业。

  从事进出口食品贸易多年的师女士对北青报记者说,按照国家要求,进口食品要在流通前贴好中文标签,否则是不能入境的。“有些经销商可以和国外生产厂家协商,由生产厂家在食品出厂时就按照‘中国订制’要求,在包装上印好中文标签,但这些也是少数。多数的经销商需要在食品入关的时候,到检验检疫机构备案中文标签,标签合乎规范后打印出来,贴好,才能取货。”师女士强调,包装不合规范,没有中文标签的话,是取不了货的。

  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也表示: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应于产品报检进口前完成加贴,并与产品同时接受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检验。经检验检疫符合要求的进口预包装食品是指产品本身和标签均已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也就是说,经正规进出口贸易渠道入境的食品,中文标签应当在入境前就已贴在食品包装上,而不是由零售商在上架前才贴。那些未加贴中文标签的国外食品都是经过非法渠道进口的。本版文并摄/本报记者 张小妹

  揭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