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医药安全

江苏扬州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检测点一公职人员感染44人:检测点关闭,全村转移隔离

来源:红星新闻  发布时间:2021-08-11 16:11:36

  扬州核酸检测点1传44,传染者被立案调查,知情人:当时他的健康码肯定是绿色

 

  多名干部被问责!扬州核酸检测点现“交叉感染”,已出现三代传播

  扬州核酸检测点1传44,传染者被立案调查,知情人:当时他的健康码肯定是绿色

  

  核酸检测点组织混乱,追责8人

  8月11日上午,扬州市第十三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扬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劲松通报,8月10日0-24时,扬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4例。7月28日至今,扬州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48例。

  扬州市已连续9天单日新增本土病例在30例以上。目前,扬州市共有2个高风险地区和92个中风险地区,第6轮大规模核酸筛查已启动。


  疫情尚未见底,扬州防控形势仍然吃紧。

  8月8日,扬州市纪委监委发布《关于对疫情防控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典型问题问责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显示:2021年8月1日,广陵区湾头镇财政结算中心工作人员王强(已因严重违法被立案调查并停职)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并已造成多人感染的严重后果。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已公布的流调信息统计,7月28日至8月9日24时,扬州市确诊病例中,因密切接触《通报》所提到的王强而感染的人数为44人,且感染地都指向一场不规范的核酸检测: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

  有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7月29日,王强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湾头镇联合村核酸监测点工作。他同时表示:“可以肯定的是,王强当时的健康码肯定是绿色的。”

  1传44

  被立案调查的还有此前“1传65”的毛某宁。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流调信息统计,7月28日至8月9日24时,扬州市累计报告的本土确诊病例394例中,因密切接触“确诊病例1”毛某宁感染的患者共计65人。7月29日,扬州市公安局邗江分局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对其立案侦查。

  相关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通报》中的王强就是扬州市“确诊病例38”。扬州市卫健委8月2日公布的确诊病例信息显示,38号确诊病例为一名58岁男子,8月1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时代周报记者根据流调信息统计,截至8月9日24时,在扬州市累计报告的本土确诊病例394例中,因密切接触“确诊病例38”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共计44人。

  因密切接触“确诊病例38”感染的患者中,未成年人数为5人,年龄最小的感染者仅5岁;超60岁的感染者有10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为80岁。

扬州疫情中穿着隔离服的未成年人

  

  8名公职人员被追责

  根据“扬州发布”公布的流调信息,在王强的密接确诊患者中,有3名确诊病例58、61、62于7月29日-31日在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工作,另有30多名确诊患者曾在7月29日下午或晚上到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采样。

  核酸检测点为何变成了“感染点”?《通报》解释称,7月29日,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导致在该检测点与王强密切接触的多名人员被感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上述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王强家在邗江区,在广陵区湾头镇财政结算中心工作。7月29日,王强以志愿者身份在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工作。

  扬州市某社区一名志愿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疫情期间做志愿者,需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接种2针新冠疫苗的证明,以及健康码和行程码都为绿码。该志愿者表示,必须同时具备上述所有条件,才有资格成为志愿者。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扬州市此前要求公职人员全部接种新冠疫苗,他因此认为,正常情况下王强应该接种了两针疫苗。“至于是否有核酸阴性证明,就不清楚了,他的核酸是在他的居住地,也就是邗江区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当时的健康码肯定是绿色的”。

扬州核酸采样点工作人员在取样中 图源/新华社

  

  对于在镇政府工作的王强,去担任核酸检测点志愿者是任务摊派,还是主动报名,“就不清楚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但因“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导致在该检测点与王强密切接触的感染者多达44人。广陵区纪委监委对此立案审查调查后,包括广陵区委副书记在内的5人受到党内警告、政务警告、通报批评等处分。

  值得注意的是,《通报》中,除了对广陵区的相关人员进行追责外,王强居住地邗江区的3名公职人员也被追责。

  《通报》显示,7月29日至8月1日,在对王强核酸检测混采阳性进行复检的过程中,邗江区有关方面在隔离管控等环节工作失职,落实防控措施不实不细,造成疫情扩散。

  一位不愿具名的扬州市主城区基层工作人员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邗江区的核酸检测是10人一组,王强所在组的核酸检测为阳性,但不能确认具体是组里10人中的哪一人,而且可能由于没有及时进行隔离管控,导致王强去了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做志愿者。

  上述知情人士强调:“目前王强正处于被立案调查阶段,现在很多事情都在求证调查,后续会有情况通报。”


  “仍在调查中”

  关于王强的争论,还集中在他的流调轨迹。

  据8月2日“扬州发布”的通报:王强于7月23日晚在江都商城附近鲤鱼门饭店就餐,后至巨星KTV唱歌。7月24日上午至扬州市交警二大队(史可法路)办事,下午在莱东苑棋牌室打牌。7月26日上午正常上班,中午在湾头镇政府食堂就餐,下午至交警二大队。7月27日-28日正常上班。7月28日晚在望月路望月阁私房菜用餐。7月29日下午在湾头镇联合村。8月1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有扬州市民对时代周报记者抱怨:“他又是搓麻,又是KTV,如果他早点报备居家隔离的话,就不会造成那么多人感染了。”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扬州市早期的疫情防控政策发现,7月28日,扬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通告称:7月27日晚,我市发现一名南京来扬人员新冠病毒核酸初筛结果呈阳性(未确诊),为快速阻断疫情传播链条,自通告发布之时起,扬州主城区(邗江区、广陵区等)范围内的娱乐场所、室内文化体育场所、洗浴中心等一律暂停开放,餐饮场所禁止堂食,重点区域人员足不出户。

扬州的防疫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图源/网络

  

  根据王强的活动轨迹可以看到,7月28日晚,在扬州主城区所有餐饮场所禁止堂食的情况下,其仍在望月路望月阁私房菜用餐。

  但王强的活动轨迹和当时的确诊病例之间并无交集。

  7月28日,扬州市通报2例确诊病例,并公布了活动轨迹,两人曾分别在秋南苑内棋牌室和宏远棋牌室打牌。第二天,即7月29日,邗江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紧急寻人启事》,寻找7月21日—27日在上述两个棋牌室打过牌的密切接触者。

  虽然王强也曾在该时间段打牌,但他去的是莱东苑棋牌室,并非确诊病例1、2所在的棋牌室。

  目前,确诊患者王强“已因严重违法被立案调查并停职”。虽目前已造成“1传44人”的后果,但对于王强具体违反了哪条防疫规定,相关人士表示“仍在调查中”。

  扬州疫情仍在蔓延。从7月29日出现首例确诊病例至今,根据官方通报,当地已有394例确诊患者。另据扬州官方发布消息,扬州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一核酸检测点一名公职人员确诊,并感染多人。截至记者发稿,该区域39人被该公职人员感染。

  根据扬州市纪委监委发布通报,7月29日,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

  在该检测点,与之后被确诊的广陵区湾头镇财政结算中心工作人员王某密切接触的多名人员被感染。王某当时正是维持核酸检测点现场秩序的志愿者。8月10日,多名联合村村民向红星新闻还原了彼时核酸检测的情况。村民称,由于联合村多处环境样本检测阳性,眼下全村正被组织集体转移隔离。

  核酸检测点作为斩断新冠传播的重要一环,何以会形成聚集性感染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华向红星新闻作出了权威解读。

▲扬州广陵区居民核酸检测现场 图据广陵区人民政府官网

  

  扬州12天新增确诊394例

  联合村公职人员已致39人感染

  8月10日,扬州举行第十二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8月9日0-24时,扬州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8例(其中轻型12例、普通型35例、重型1例,没有危重型病例),新增出院病例1例。

  目前,扬州主城区第五轮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已结束,共采样159.44万人,期间再次检出阳性14例。到目前,扬州现有的高风险地区增至2个,中风险地区85个。

  从7月29日扬州首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至今,扬州全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394例(其中危重型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0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扬州近期新增的本土病例中,不少病例与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的一个核酸检测点有关。导致联合村出现聚集性感染的中间传播者,即8月1日被确诊的扬州市第38号病例——广陵区湾头镇财务所工作人员王某。

  在已通报的病例信息中,截至8月10日24时,已有39名王某的密接者被感染。

▲联合村村貌 图据联合村官网

  

  在上述被感染者中,共有3名检测工作人员被感染、超30名密接王某的感染者曾“至湾头镇联合村核酸采样点进行核酸采样”,1名密接王某的感染者曾到过该检测点,另有多人在别处密接王某被感染。

  具体来看,上述感染人群中,有1人是267号确诊病例的密接。7月29日晚,267号病例到联合村核酸检测点,系王某的密接者。换言之,该核酸检测点已出现三代传播。

  根据扬州市公布的确诊病例信息,38号病例王某,此前居住在邗江区新城河路国税局宿舍。其确诊前的活动路径多为政府食堂、饭店、KTV、棋牌室、交警队等。在7月24日,王某曾在莱东苑棋牌室打牌。当天,确诊病例26号也出现在该棋牌室。

  另据扬州市纪委监委8月8日官方账号发布的《关于对疫情防控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问责的通报》,其中提到,7月29日,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导致在该检测点与王某密切接触的多名人员被感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王某已因严重违法被立案调查并停职;广陵区湾头镇多位领导干部受到党内警告、政务警告等处分。

  8月8日,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也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高风险地区。

▲联合村29日组织居民首次核酸检测现场 受访者供图

  

  联合村村民:

  全村正在被转移 村里需要进行全面消杀

  根据扬州市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官网介绍,该村位于扬州市区东大门,东依廖家沟,南至文昌东路,北至万福路,西临京杭大运河,总面积2.99平方公里,全村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达5581人。2012年至2015年连续四年获镇综合考评一等奖。

  确诊病例王某的出现,让联合村开始被高度关注。对于王某当时在核酸监测点的情况,8月10日,联合村村民赵先生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开展核酸检测期间,王某此前在该核酸检测点充当维护现场秩序的工作人员。

  据赵先生回忆,此前该村在组织核酸检测时,村民们都自觉排队,大多数人也都戴着口罩,只是期间有人会擅自摘下口罩。“现场检测的村民很多,排队时大家也没注意间隔距离,基本就是挨在一起,现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也没提醒大家要注意间隔。”赵先生说。

  另一位湾头镇村民李先生也向红星新闻还原了当天核酸检测的情况。“我们是29日接到通知,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当天到核酸检测点做核酸的人非常多。”李先生认为,彼时扬州疫情尚不严峻,大家还没意识到疫情传播的风险,很多老人聚集在一起,有些人也没有戴口罩。李先生说,核酸检测现场,的确有维持秩序的人员不断提示大家戴好口罩,排队不要拥挤,不过均未强制要求。

  联合村另一名村民张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和他的父母均是联合村村民,他本人曾于7月29日去联合村做过核酸检测。

  张先生还记得,那次做检测是在村委会的院子及院外围起来的一块地,整体加起来差不多150平方米左右。联合村一共七个组,都在这一个核酸检测点进行检测。

  在张先生的记忆里,7月29日核酸检测现场人挤人,达不到现在这样间隔一米的要求。部分老人可能防疫意识不足,没有戴口罩或者戴的方式不正确。张先生说,疫情发生后,联合村的核酸检测点已经移至村里相对宽阔的健身广场。

  张先生还表示,8月6日晚7点左右,村里通知,全村村民均要求进行转移隔离,村里需要进行全面消杀。目前,联合村村民主要被转移到镇江的扬中、句容、丹阳、泰州、盐城、南通等附近地市的酒店进行隔离,隔离期间的生活所需物资都由当地在负责供给,每天安排送饭。

  “大约在8月6日晚8点多,第一批转移的村民登车出发,一直持续到8月7日凌晨三四点。”张先生说,自己的父母也正是在7日凌晨三点多登上了转移的大巴车。据张先生介绍,被转移的村民会在定点酒店接受隔离,并且每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张先生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当时60岁以下的村民全部转移隔离,但是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自行选择转移还是暂时留守。但到了8月10晚,剩下留守的老人也将被全部转移。在张先生看来,现有的转移政策比较人性化,允许在外地的子女回来陪同照顾老人,一起转移隔离。


  扬州核酸检测点情况如何?

  官方:全市将严格落实“一米线”等防控措施

  发生聚集性疫情后,包括联合村在内的湾头镇,眼下的核酸检测工作如何开展?

  从广陵区湾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处获悉,联合村内目前的检测点已经关闭,整个湾头镇的核酸检测已采取了改进措施,要求进行分时段、分区域的检测方式。

  另据该工作人员透露,为减少现场核酸排队的人流密集程度,湾头镇要求对中高风险区域的居民,采取上门进行核酸检测的方式。即便是到现场进行核酸检测,也要求居民出示身份证、苏康码等,现场也有志愿者维护秩序,不断提醒群众戴好口罩,保持间隔一米线的距离。

  扬州市目前的核酸检测工作开展得如何?红星新闻记者多次致电当地卫健委,电话未被接通。扬州卫健委一名工作人员此前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所言:“整体来看,现在我们的核酸检测点都还是比较有序的状态。”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此前的确有个别核酸检测点可能存在因为现场管控力度不够,有一定的感染风险。现在就核酸检测点的管理会进一步严格落实“一米线、扫码、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为特殊人群及60岁以上的人群划分专用通道,避免交叉感染。

  8月10日,扬州市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封闭(封控)区域工作人员的重要提醒》,其中明确要求:封闭(封控)区域工作人员至少每3日检测1次核酸。工作人员换班后实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单人单间居住,佩戴口罩,减少与他人接触,在第1、4、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点何以出现聚集性感染?

  专家:基于三大方面原因

  核酸检测点何以出现聚集性感染呢?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在于Delta毒株的传播特性,第二在于联合村对检测点工作人员的管理漏洞,第三在于市民的防控意识疏忽。”

  傅华解释,根据Delta毒株的传播速度,加之核酸检测点人员的密集性,很容易导致病毒的快速蔓延。

  傅华指出,无论是检测点的志愿者、公职人员还是医护人员,作为确保核酸检测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在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应该首先做好筛查和防护,避免防线失守。从王某感染案例的出现来看,可以看出联合村暴露出了一定程度的管理漏洞,即并未对开展核酸检测的相关人员提前做好流调、核酸检测、防护提醒等工作,这也是导致联合村出现聚集性感染的一大重要原因。

  傅华认为,从现有情况来看,联合村村民在核酸检测期间,出现了老人未全程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这说明现场组织出现问题,同时百姓的防疫重视度不高,掉以轻心,所以也加剧了聚集性感染的出现。

  那么,有效的核酸检测点防护应该怎么做?傅华指出,首先就需要对工作人员做好流调工作、提供防护措施、同时应增加对检测点的消毒频次。在组织管理上,也需要时刻提醒群众佩戴口罩,检测健康码,注意安全距离,有必要还需分时段、分地域进行核酸检测,以疏散密集人群。

  为有效提高各地核酸检测组织管理工作的安全性,8月8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员核酸检测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各地要根据《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中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完善当地的全员核酸检测实施方案。各地在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相关工作过程中,要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摸清待检测人员底数,做到不缺1户,不漏1人,并做好预约管理。

  《通知》还强调,要加强采样现场的组织引导,避免人群聚集,加强医疗废物清运,严格落实采样点感染防控各项要求,确保全员核酸检测时没有漏采人员,没有因现场人群聚集造成疫情传播。同时,要建立健全采、送、检匹配机制,避免出现样本滞检或检测能力闲置。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要求,对尚未出现疫情的地方,要适时开展实战演练,在组织管理、指挥调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磨合、检验,查找问题和不足,优化全员核酸检测实施方案。


  红星新闻记者 杨雨奇 吴阳 实习生 陈子涵 编辑 官莉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