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医药安全

广东志愿者去郑州援助,返乡隔离遭恶意网暴被网友骂哭

来源:腾讯  发布时间:2021-08-04 14:31:28

  8月2日,一条“援郑志愿者返乡隔离后被家乡网友网络暴力骂哭”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中,志愿者叶先生痛哭表示不是有意将病毒带回广东的,现在他也只是隔离,并没有确诊,希望大家不要怪他。

  据了解,早在2008年,叶先生还曾作为救援志愿者前往汶川无偿救援。

  

 

  自发前往郑州支援灾区

  免费维修数百辆故障车

  据了解,河南暴雨水灾发生后,叶先生便与同事自发前往灾区,支援重建修复工作,在郑州,他与团队无偿维修了500多辆故障车,为当地人民重建家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可回到家乡后,迎接他的却不是掌声与鲜花,而是一句句无情的责问与谩骂。

 

  遭到网友恶意网暴

  “你傻不拉几跑去郑州又跑回来干嘛?去把病毒带回广州吗?”

  “你自己去郑州装模作样沽名钓誉,干嘛还要回来,就一直住在那里算了!”

  叶先生回到广州后听说了郑州疫情的消息,先是居家隔离,随后又联系相关机构,进行了统一隔离,在前往隔离点的过程中叶先生身穿防护服,被市民围观拍照,照片流传出去后,叶先生遭到很多陌生网友的谩骂。

 

  面对网友的指责,回想起自己和同事在陌生而艰难的环境中为灾区做出的帮助,叶先生满心委屈:我去之前那边还没有疫情,我也不想把病毒带回来的,而且现在我没有确诊,只是在隔离,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这么多人指责……

 

  曾是汶川地震志愿者

  “去之前也没有考虑那么多,真的很委屈,没想到回来像做了错事一样被人说三道四。”但当记者问到会不会觉得后悔,叶先生则坚决表示:不会后悔,还是接触到的正能量比较多一些。同时他还称,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他也曾作为志愿者前往救灾,面对天灾,为身处难关的同胞们出一份力是自己应该做的。

  对于叶先生积极支援灾区却被家乡人民谴责的行为,很多网友表示劝慰:您的善良全国人民有目共睹,别因为少数人对这个世界失望!人性的弱点永远存在,但他们不代表大多数人,只要无愧于心就好,不必介怀别人的评说,所有灾区人民都祝福您!                                                                                                                                                                       

  部分人越是歧视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感染病毒的人就越有可能“害怕”被人发现,不理性地做出有害于防疫工作的举动。

  8月2日,一条“援郑志愿者返乡隔离后被家乡网友网络暴力骂哭”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镜头前,隔离于广州市花都区的志愿者叶先生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尚未确诊,也并非有意将病毒带回家乡,请求网友不要再对他进行网暴。在此之前,叶先生曾和同事一同奔赴灾区,在郑州无偿维修了500多辆故障车。但是,返乡之后等着他的并非鲜花与掌声,而是一句句无情的攻击和谩骂。

  由于郑州近期发生了由院内感染引发的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叶先生返乡后,先是居家隔离,后来又主动联系防疫部门,参与了集中隔离。不巧的是,叶先生身穿防护服前往集中隔离点的样子,让人拍下来传到了网上,进而引发了不少当地网民的恐慌和误解。部分网民“望图生意”,以为叶先生感染了新冠病毒,怒骂他“傻不拉几”“把病毒带回广州”,还有人对他支援灾区的义举看不顺眼,无端指责他“装模作样”“沽名钓誉”。

  在这则新闻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无疑是当事人“援郑志愿者”的特殊身份,与其遭遇形成的鲜明反差。叶先生身上并未检出病毒,只是因为参与隔离就被“网暴”,也让这起事件显得更加荒诞。然而,仔细想想:叶先生其实根本不需要用这些论据为自己辩护,就算他只是从郑州返乡的普通市民,就算他真的感染了新冠病毒,他也并没有犯下任何过错。

  任何一名公民,只要做到主动报备行程、积极配合隔离、检测等疫情防控工作,便已充分履行了自己的防疫义务。只要没有刻意隐瞒行程、对抗防控政策,不论是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密接人员还是参与隔离人员,都不应该被舆论污名化,成为他人攻击的对象。

  叶先生的经历之所以令人担忧,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隔离的对象,或是感染病毒。患病也好,被隔离也罢,本身就是对当事人的一重打击,社会还应为这些不幸的个体“雪中送炭”,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而不能用不公的待遇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这不仅是道德伦理、社会责任层面上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局。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对防疫政策的支持与配合。在此之前,个别感染者故意隐瞒行程、造成疫情扩散,已让多个地方受到了教训。对那些为了一己之私,躲避、抗拒疫情防控工作的人,舆论当然应当加以谴责,法律也不会放过他们。但是,对更多普通的感染者和隔离对象而言,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该成为被迁怒的对象。部分人越是歧视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感染病毒的人就越有可能“害怕”被人发现,不理性地做出有害于防疫工作的举动。

  对疫情受害者的网络暴力,不仅不公平、不正义,也是在破坏社会各界在团结中共同建立起来的防疫屏障。此前,“武汉人在外地被歧视”“成都女孩被人肉搜索”等案例殷鉴不远,舆论还应形成合力,旗帜鲜明地支持、关怀疫情的受害者,保护他们不受污名侵害。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