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疫情外溢四川、安徽、辽宁、广东四省感染58人,40人为机场工作人员,东部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军停职
自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检出9例阳性病例以来,截至7月23日24时,南京本轮疫情累计报告53例新冠感染者。
53个病例分布在2个区,其中江宁区50例,溧水区3例,他们的职业主要是以机场工作人员为主,其中机场保洁人员32例,地服人员3例,装卸人员2例,机场司机、机场公安辅警、机场社区工作人员各1例。
加上广东中山、辽宁沈阳、安徽和县、江苏宿迁、四川绵阳 各报告的1例相关联感染者,南京此轮疫情感染者总计达58人。
南京疫情已外溢四省份,继辽宁沈阳、安徽和县、广东中山发现有南京旅居史的本土新冠感染者后,7月23日,四川绵阳市发现1例南京返回的新冠确诊病例。
据“绵阳日报社”微信公众号7月24日消息,7月23日下午,在对南京市中高风险地区来(返)绵人员排查核酸检测中,发现1例新冠肺炎核酸初筛阳性人员,经绵阳市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临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
该病例为杨某,女,26岁,为绵阳市涪城区吴家镇惠科路某公司财务人员,现住公司宿舍。曾在7月17日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乘飞机返回绵阳,后回到公司宿舍。7月21日上午,杨某接排查通知后进行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当天下午,杨某自感身体不适,曾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体温37.8℃,即持核酸阴性证明去发热门诊就诊,后返回宿舍。
7月22日下午,杨某曾去个体诊所就诊。7月23日上午再次进行核酸检测时,结果为阳性,随即被隔离治疗。
此前,辽宁沈阳、安徽和县、广东中山均在7月22日新增有南京旅居史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多为当地主动排查南京来返人员中发现。
辽宁沈阳新增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名56岁男子,系南京某化工企业业务主管,7月19日抵沈。安徽和县新增的无症状感染者为一名52岁男子,南京江宁区人,是南京确诊病例顾某某(禄口机场清洁工)的丈夫,近期因工作往返南京与和县之间。中山市新增的无症状感染者为一名23岁女性,曾于7月15日从珠海乘飞机到南京禄口机场,后于7月19日从禄口机场乘飞机返回珠海。
据7月23日19点52分召开的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目前,南京全市共报告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37例,其中本土确诊病例2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4例。37例感染者的职业主要以机场工作人员为主,其中机场保洁人员29例,地服人员3例,装卸人员2例,其余3例为他们的密接。
发布会通报,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明确对7月10日到20日进出过南京禄口机场的苏康码黄码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原则上一律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条件不具备的地方,按规范严格实施居家健康监测。
据各地卫健委通报,截至7月22日,南京疫情已外溢安徽、辽宁、广东三省份
今天19点52分,南京市举行第三次新闻发布会,通报禄口机场等疫情防控的最新情况。
截至目前,南京全市共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3例,其中11例轻型,12例普通型。另有1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相关情况及轨迹已经第一时间向社会做了公布。
7月20日晚,南京通报了禄口国际机场多名工作人员新冠核酸检测呈阳性。21日上午,禄口国际机场所在的南京市江宁区启动全员核酸检测。21日下午开始,全员核酸检测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了南京全市。官方称做到全员检测、不漏一人。
据南京官方通报,目前新冠肺炎感染者37个病例分布在2个区,其中江宁区35例,溧水区2例,他们的职业主要是以机场工作人员为主,其中机场保洁人员29例,地服人员3例,装卸人员2例。其余3例为他们的密接。在江苏省内,宿迁市也在7月22日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行程轨迹与南京禄口机场关联。据“宿迁发布”微信公号消息,该无症状感染者为吕某,女,34岁,现住地泗阳县,7月17日从南京禄口机场返宿。
江苏省外,辽宁沈阳、安徽和县、广东中山均在7月22日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均有南京旅居史。安徽和县及广东中山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与禄口机场关联。
7月23日下午召开的沈阳市疫情防控发布会通报,7月22日,沈阳市在对南京来沈人员主动筛查中确诊1例无症状感染者,男,56岁,中国籍,南京某化工企业业务主管,7月19日与同事一行7人抵达沈阳,其于21日查出弱阳性,22日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其同事已隔离。
据安徽卫健委7月23日通报,7月22日,安徽和县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童某某,男,52岁,南京市江宁区人,系南京市确诊病例顾某某(禄口机场清洁工)的丈夫,常住南京市。自6月30日起自驾往返于南京市与和县之间,从事临时装潢工作。
据“中山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22日,中山市在中高风险地区返粤人员排查中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郭某某,女,23岁,为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中山健康基地一公司员工,7月15日从珠海金湾机场乘飞机到南京禄口机场,7月19日从南京禄口机场乘飞机返回珠海金湾机场,并返回公司宿舍。
南京市已开始对经禄口机场返回人员进行排查。
据“南京发布”微信公号消息,7月23日,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7月10日以来,凡经禄口机场返宁人员,请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告、接受风险评估、进行核酸检测(加密),严格执行健康管理与隔离等相关措施。请以上人员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前往各区专门的采样点进行采样检测。
东部机场集团董事长被停职
冯军 资料图
据江苏媒体交汇点客户端7月23日晚间消息:江苏省委决定暂停冯军同志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由钱凯法同志代理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近期发生本土疫情感染的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正是东部机场集团下属单位。
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委、 省政府从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全省机场资源整合的战略高度出发,依托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组建的全省机场集团。
机场防控须补落 防护规范不能松
另有消息显示,22日凌晨4点,广东中山市排查到了1例无症状感染者,曾于7月15日、19日两次到过禄口机场。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表示,综合近段时间的案例来分析,南京禄口机场在防疫管理上存在漏洞。例如,机场清洁工在打扫时,对物品的处理是否做到了合理合规?自身的保护措施又是否到位?
由于南京本轮疫情感染者多为机场人员,而机场人员流动性极大,这给流调和疫情防控带来的难度着实不小。闻玉梅称,针对流动性大的问题,机场工作人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打疫苗、定期核酸检测以及在处理物品方面的规范化操作流程。
全员核酸检测体量大 应分批有序推进
为快速有效阻断疫情,南京市第一时间对全市近千万常住人口和来宁人员展开全员核酸检测,到今天中午,共采集到核酸标本500万份。
此外,南京还对全市34个小区村居实行了封闭管理。其中有29个在江宁区,涉及约3万名群众。禄口街道则继续确定为封控区域,人员只进不出。目前,封控区生活物资准备充足。下一步,各区还将再次增加备用隔离场所。
截至今天下午,南京已有10个社区村居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其中9个在江宁区。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和外溢,昨晚,南京发布通告,倡导市民非必要不离宁,如确须离开,须持“健康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地铁S1线路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江宁汽车客运站及班线均暂停运行。
闻玉梅表示,及时对风险地区展开管控措施相当有必要,南京在这方面做到很好。此外,南京方面还需要针对首发案例展开调查、对密接者进行详查,并首先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中展开核酸检测。
基于科学研究 决定是否对重点人群接种第三针疫苗
回顾南京本轮疫情,始于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在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的核酸检测中,发现了9份阳性样品。此后,确诊人数和无症状感染者进一步增加,且大部分为在机场工作的保洁人员,在航班上从事服务工作。
南京市卫健委昨天表示,此次疫情与境外输入病例关联可能性较大。为保障进出港旅客出行安全,机场第一时间升级了防控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集中隔离,搭建"一线工作人员集中居住区"等,并协助卫健部门对候机楼展开"终末消毒",提升消毒频次。
此外,对机场关键岗位人员的核酸检测也将从每周一检改为三天一检,对保洁、货运保障人员,实行国际国内分开、专班管理。
由于机场口岸外防输入压力巨大,也有不少观点认为,对高危重要人群有必要接种第三针疫苗加强针。对此,闻玉梅强调,不要盲目的去接种第三针。关键先要弄清,这次被感人群的体内,毒株是否存在变异,其次,接种过疫苗人群的体内,还存在多少抗体,有了上述确切的数据后,再来讨论是否有必要接种第三针疫苗加强针。
闻玉梅院士:打了疫苗百分百不会死亡 不打就很危险
“您直接跟病毒打交道,就不害怕么?”
“它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是我们要了解的对象,跟它打交道,怎么会怕它呢?”
坐在实验室外,87岁的闻玉梅院士和我们有这样一番聊天。在她的口吻中,和病毒分子天天打交道,见惯不怪,这是一份相当平常的工作,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惊心动魄。
在她的背后,是一个开放式的病毒学实验室,全称叫“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由她一手推动建设,复旦大学批给了她四层楼作为实验室场地。她的办公室和实验室之间就隔着一条窄窄的走廊,两门相对,出了办公室,就是实验室。办公室只有十多平米,一堵墙居中,将屋子隔成两半,一半作为办公室,一半作为会客区,完全没有一个学术权威的派头。
国产疫苗比国外疫苗差吗?闻玉梅院士解答新冠疫苗最令人关心问题(来源:why星人)
这是网易科技《科学大师》第一次走入实验室里探访一位在中国病毒和疫苗科研方面具有开拓性和引领性地位的资深科学家。
闻玉梅,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治疗型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筹)名誉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上世纪50年代开始,她就投身到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研究工作中,与各种病毒已打了60来年的交道,是中国最早接触分子病毒学专业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年届高龄的闻玉梅出任上海市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专家委员会主任,频频露面发声,成为政府倚重、舆论关注的疫情防控科学解说员,从专业性上答疑解惑,安抚民心、提振士气。
同时,她的团队也在科研上发力。疫情初期,用时3天就从一例病例样本中成功分离并鉴定出上海首株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新冠病毒又出现了变种,她的团队也在进行广谱抗体研究。这种抗体,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毒类型和变种,都具有一定的免疫效果。她有这样的便利条件,复旦大学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P3实验室”)就是在她的提议下建立的(2004年,那还是在2002年,非典爆发的前后的一年),这个实验室具有国家卫健委批复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实验活动的资格。
闻玉梅告诉《科学大师》,目前对广谱抗体研究正处于实验室筛选阶段,正是上海酷暑天,他们的科研人员还要全副防护穿戴武装,在P3实验室里忙碌、加班。
“现在不仅是大家在做广谱的抗体,而且也要努力做广谱的疫苗,希望能覆盖更多的变种。我们实验室的团队最近跟我提出来,说想用活病毒来做抗体中和实验,因为现在大家做的都是用假病毒来做变种中和试验。我很支持用活病毒来做,这能更加准确些,可以进一步看到我们现在的抗体对新变种病毒的中和效果”。
新冠疫情发展到今天,国际上,疫情态势依然严峻。接种疫苗,快速建立群体免疫屏障被认为是阻断病毒的首要手段。中国目前疫苗接种达到15亿剂次,科学家们数度喊话公众积极接种疫苗,这其中就有闻玉梅,两个月前她就在上海的接种点分次接种了两针灭活疫苗。
“之后能持续防护多长时间,要进一步观察,接种疫苗之后,半年之内后如果抗体都还测得到,那就比较理想。我们应对病毒变种也是这样,一段周期后,我们把疫苗接种者的抗体拿出来再测测看效价,有的还是很高,就要拿这种抗体来做变种中和试验,看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