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医药安全

中疾控通报:北京53岁男性兽医感染猴B病毒致死病例详情,为人类首例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  发布时间:2021-07-18 15:21:0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7月16日报告了我国发现的首例人类感染猴B病毒病例具体情况。患者为一名53岁男性兽医,他在北京一家专门从事非人灵长类动物繁殖和实验研究的机构工作。他在2021年3月4日和6日解剖了两只死猴子,一个月后出现了恶心和呕吐的症状,随后发烧并出现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患者曾在几家医院就诊,最终于5月27日死亡。

  在此之前,我国没有报告过猴B病毒感染致死病例,临床上也未发现明显的猴B病毒感染病例。科研人员通过下一代测序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在国内发现首例人类感染猴B病毒病例。
  据报告,猴B病毒最初于1932年被分离出来,是猕猴体内的一种地方性α疱疹病毒,通常通过直接接触和交换身体分泌物水平传播。猴B病毒在其自然猕猴宿主中并不明显,但约有60例致病性人畜共患猴B病毒感染病例零星发生,其致死率为70%-80%。尽管二次传播的风险较小,但也曾发生过一例人际传播的情况。此前,人畜共患的猴B病毒感染者主要为北美的灵长类动物兽医、动物护理人员或实验室研究人员。
  4月17日,科研人员收集了该患者的脑脊液,用下一代测序(NGS)方式获得的285个阅读表明患者脑脊液中可能存在α疱疹病毒感染。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因,又从该患者和2名密切接触者(1名医生,47岁,男性;1名护士,25岁,女)收集了一些试样,包括脑脊液、水疱液、血液、鼻拭子和口咽拭子,随后于4月19日被送往中国疾控中心国家病毒性疾病预防控制所。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只有在患者的脑脊液标本中,BV基因组检测为阳性(阈值周期:34),而在患者的其他标本和所有密切接触者的标本中,BV均为阴性;此外,VZV病毒、猴痘病毒和正痘病毒的所有检测均为阴性。这一结果证实了中国首例人类BV感染病例。
 
 
 
  图1.通过rtPCR鉴定首例人类感染猴B病毒的病例。(A)BV的rtPCR检测结果;(B)VZV的rtPCR检测结果;(C)猴痘病毒的rtPCR检测结果;(D)正痘病毒的rtPCR检测结果
 
 
 
  报告最后总结中提到,首个病例的发现呢意味着猴子的B疱疹病毒可能对职业工作者,如灵长类动物兽医、动物护理人员和实验室研究人员等,构成潜在的人畜共患威胁。有必要在特定的无病原体恒河猴群体的发展过程中消除猴B病毒,并加强对中国实验猕猴和职业工作者的监测。
 
 

  参考资料:

  Notes from the Field: First Human Infection Case of Monkey BVirus Identified in China, 2021
  http://weekly.chinacdc.cn/en/article/doi/10.46234/ccdcw2021.154
 
 
 
 
       猴类常见病、人类致命病 我国发现首例人感染猴B病毒
  我国发现首例人类感染猴B病毒致死病例
 
  近期,北京发现了我国首例人感染猴B病毒病例,该患者在多家医院救治,于5月27日去世。对于猕猴来说,猴B病毒就像人类中的单纯疱疹病毒,传播广泛、但很少致命,人类感染后却有极高的死亡率。过去几十年中,全球有零星人感染该病毒病例被发现,大多接触过猕猴,但也曾出现1例人传人。
  7月1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报告了我国发现的首例人类感染猴B病毒病例具体情况。
 

  我国发现首例人感染猴B病毒 密接者为阴性
 
  近期,北京发现了我国首例人感染猴B病毒病例,该患者于5月27日去世。
  最近发表于中疾控周报上的一篇论文介绍了该病例详情,该论文作者为包括来自中疾控相关机构、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和北京市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
 
 
中国发现了首例人类感染猴B病毒病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截图
 
 
  该患者为一名53岁的男性兽医,在北京某非人灵长类动物繁育及实验研究所工作。2021年3月4日和6日,他解剖了2只死猴子,一个月后出现恶心和呕吐,随后出现发烧和神经症状。患者在多家医院就医,但最终于5月27日去世。
  4月17日,患者脑脊液测序结果提示猴B病毒感染可能。为进一步查明病因,该患者和2名密切接触者(1名47岁男性医生,1名25岁女性护士)接受了进一步的病毒检测,rtPCR结果确认,该患者送检标本呈猴B病毒检测结果阳性,所有密切接触者标本均为阴性。
 

  这一结果证实我国发现了首例人感染猴B病毒的病例。
  多国曾报告人感染猴B病毒 曾发生人传人
 
  记者检索专业资料,发现多国曾发现人感染猴B病毒。
  人感染该病毒首次报道于1932年。名为W.B.的一名研究人员在工作中意外被外表健康的恒河猴咬伤手部,15天后死于脑脊髓炎,其后证实为猴B病毒感染。
  人感染病例较为罕见。据美国疾控中心官网介绍,感染通常源于被猴子咬伤或抓伤,或猴子体液进入人体伤口。自1932年报告首例病例以来,共有50例确诊病例,其中21人死亡。最近一例人感染猕猴疱疹病毒Ⅰ型(B病毒)发生于2019年;最后一例已知死亡病例发生于1997年。
  在既往全部病例中,仅有26例有详细报告,其中绝大多数发生于美国,也曾发现于英国、加拿大、日本。绝大多数感染者均存在职业暴露,但也发生过一例人传人事件。
  一篇名为B virus (Herpesvirus simiae) infection in humans: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of a cluster的研究中提到,人传人事件中,一代病例与恒河猴发生接触感染,出现疱疹后,其妻子为其上药,而后使用同一药膏涂抹自身伤口,发生继发感染。
 

  广泛存在于猕猴中 对猴轻微、对人致命
  猴B病毒在猴类中并不罕见。
 
  论文Questioning the Extreme Neurovirulence of Monkey B Virus中提到,猴B病毒自然存在于所有17种猕猴中,而猕猴生态适应性强,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不管是在野生种群还是在圈养繁殖的成年猕猴中,猴B病毒的流行率从70%到接近100%。但对于健康的猕猴来说,猴B病毒很少致命。非常罕见的情况下,通常是处于婴儿时期的猕猴或十分年轻的猕猴,病毒会全身广泛性感染而致命。
  不过,相关研究表明,人感染猴B病毒后情况十分凶险,病死率约为70%-80%。
  猴B病毒跨越物种屏障从猕猴感染人类的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B病毒子代病毒在猕猴神经元中的复制能力远低于上皮细胞,因此不会造成猕猴神经元的大规模损伤,但其在人体神经元中的复制能力远超过猕猴神经元,并可快速经由树突传播至整个神经系统,带来致命后果。但这一假设尚未得到证实,有待进一步研究。
  据了解,猴B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为2天-5周,大多数病例为5-21天。
  疾病的进程与暴露部位、暴露病毒量有关。一旦发病,症状常在10天内快速进展。有些患者可能会延迟发病。在极少数情况下,延迟可能达到数月到数年。
  首发症状主要为流感样症状(发热、寒战、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和周围神经系统症状。疾病进展取决于接触位置和感染的病毒量。接触部位可出现水泡,病人也可能出现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恶心呕吐、腹痛和打嗝等症状。
  病毒传播至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引起感觉过敏、共济失调、复视、焦虑和上行性松弛性麻痹等。一旦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即使采用抗病毒治疗,死亡风险也较高,存活者通常需要忍受严重的长期神经问题。呼吸衰竭伴上行性麻痹是最常见的死因。症状出现后1天至3周内,即可发生呼吸系统受累和死亡。
 

  如何应对此类风险?
 
  目前还没有针对猴疱疹病毒的疫苗。因此,对重点人群特别是动物饲养员、兽医和实验室人员而言,需要格外引起重视,接受关于猴疱疹病毒暴露风险的教育,了解伤口清洁、急救处理的要点。
  据上述研究,大多数暴露与圈养、实验室饲养的猕猴的咬伤或抓伤有关,也可通过接触猕猴尿液或粪便、针刺损伤或实验室接触样本被感染。
  2002年,美国猴B病毒工作组提出,病毒可在暴露后5分钟内进入感觉神经末梢,当存在可疑暴露时,应立即彻底清洗伤口和接触部位。对于非黏膜表层的咬伤、划伤或刺伤,应使用肥皂或洗涤剂清洗至少15分钟。对于黏膜表层,应使用无菌盐水或自来水冲洗15分钟。立即清洗或冲洗暴露部位可使病毒失活,清除病毒。清洗伤口或暴露区域后,应立即前往医院寻求治疗。
  在传染病防控层面,一位参与该研究的传染病专家向记者表示,人感染猴B病毒病例的发现,提示了该病毒可能对职业人群构成潜在的健康威胁,必须加强对实验猕猴对职业人群的监测。此外,临床上的首次发现,并不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的首次感染,在我国,新发传染病较常发现于北京、广州、江苏等地区,与这些地区医疗机构敏感性和疾病监测防控能力有关,这也进一步提示了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监测预警的重要性。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