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神医”、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荣誉院长张文荣被免职
“神医”张文荣 被执业医院免职
张文荣回应:编导设计的台词 老中医是全科
近日,宣称从曾祖父开始,一家几代专门治疗一体多病、腰突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张文荣,与其他40多名“神医”一起,被网友将他们的视频剪成合集,戏称为“神医宇宙”,引发热议。
3月9日,张文荣坐诊的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发布声明,称张文荣所有的宣传广告信息与医院无关,并免去了张文荣荣誉院长的职务。
3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监督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网络上反映的“神医宇宙”的情况,他们已经关注到了,目前正在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调查。双方都在对相关的广告宣传进行监测,涉及到虚假广告宣传等违法案件,主要由市场监管总局进行处理。
宣称:
做出违背祖宗的决定献药方
“我今年已经70多岁了,就算天天不休息,一年下来能看多少人?全国现在有几千万的肠胃病患者,我就算是累死也看不完。所以,我翻来覆去地思想斗争了一个多月,最后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献出祖传药方……”不同的老人,穿着不同的服饰,在不同的健康养生类视频中,讲出了以上这段几乎相同的台词。有网友把这些视频做了一个合集,将其中的40多位“神医”戏称为“神医宇宙”。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位名为张文荣的医生,他用相同的台词,说自己可以治疗肠胃病、腰间盘突出、一体多病等多种病症。
有网友专门整理了关于张文荣的视频。“从我曾祖父开始,一直到我这4代人,专门治疗一体多病。”“从我曾祖父开始,一直到我这5代人,专门治疗腰突病。”“从我曾祖父开始,一直到我这4代人,就治肠胃这一种病。”“从我曾祖父开始,一直到我这4代人,专治眼病。”相同的话术,张文荣宣称专治的病症还有心脏病、脑血栓、中风偏瘫、风湿骨病……在不同的视频中,张文荣身穿不同的衣服。
记者了解到,张文荣为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的坐诊医生。据潇湘晨报报道,记者发去网传“神医张文荣”的照片后,工作人员比对后证实,与在医院坐诊的张文荣为同一人。该医院官方网站显示,张文荣为名誉院长、副主任医师,“临床近50年,师从中医医师,针药并用……”
院方:
其宣传与医院无关,免去职务
3月9日,北京鹤年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张文荣每周二上午和周六下午来医院坐诊,不过从3月9日到3月15日,暂时停诊,“具体原因不清楚。”该工作人员表示,张文荣治疗的疾病“比较综合,比较全面。”每次来坐诊时,患者都比较多,“一上午能有20多人。”
记者从医院官网看到,2017年9月6日,官网发布资讯称“最近,张文荣主任坐诊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的消息不胫而走。”该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张文荣是从何时起来医院坐诊,“我2017年来医院上班的时候,他已经在坐诊了。”同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张文荣也可以在其他医院坐诊。至于网传视频,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这是他个人意愿,个人行为,与医院无关。”
3月9日下午,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发布声明,表示张文荣为医院的出诊医生(多点执业医生),他的所有宣传广告信息与医院无关,并发布了免去张文荣荣誉院长职务的决定。部分声明如下:
近期,各种媒体相继报道在我院出诊的医生张文荣同志人物采访、电视讲座、从医经历等,并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微信及QQ为不知情的民众诊病、开方,推销药品及打广告等等。在此,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严正声明,上述所有宣传广告的信息均与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无关。张文荣同志只是我院一名出诊医生(为多点执业医生),敬请广大民众提高警惕,避免受骗上当,并及时向当地工商、药监、卫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我院从未以任何名义让张文荣同志在任何媒体、网站和微信上做各种宣传广告,更未通过任何网站和微信及QQ为患者诊病、开方。
“神医”张文荣回应“违背祖训献秘方”:确实捐了,身正不怕影子斜
“百变神医”张文荣被执业医院免职
因为一段“神医”卖药视频,“违背祖训献出祖传治病良方”的40多位“神医”被网友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其中包括78岁的老中医张文荣。
3月9日,张文荣曾坐诊的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于发布声明,决定免去张文荣名誉院长的职务,并表示其宣传广告信息均与医院无关。
↑在网友整理的关于张文荣的视频中,他用相同的台词,说自己可以治疗肠胃病、腰间盘突出、一体多病等多种病症
面对诸多质疑,张文荣认为自己并未抹黑中医,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是名医杨济生先生第18代传承人,还是御医连成玉传人连汝安教授第17代学术总传承人,是一名全科中医生。张文荣称,拍摄广告只是为了让患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为人民健康捐献祖传秘方有什么不好吗?中医是瑰宝啊。”
张文荣坐诊的一家诊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张文荣医术精湛,“他是有名的老中医,并不是网友认为的那种骗子。”
“神医”卖药视频引发舆论关注
近日,一段名为《神医宇宙的经典桥段:我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训的决定》的短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
该视频由多个药品广告或养生节目剪辑而成,画面共出现过40余位老人,他们均穿着各式服饰,在各类节目中讲着雷同的台词,如“我翻来覆去地思想斗争一个月,最终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祖传的秘方无偿奉献出来,让药厂批量生产,这样就算我不在了,这个秘方还能继续救人”。
↑“神医宇宙”卖药视频
这些被剪辑的广告节目其“套路”大致相同,即先由几名患者讲述自己因疑难杂症备受折磨,然后一名拥有多年临床经验的“神医”或某某大师的传人出现,为救助广大患者,无私将祖传或秘传的药方公开,制成可供购买的药品。随后便有患者在购买多个疗程后,身体迅速得到好转,并因此大赞药品“神奇”,成为“神医”的拥护者。
视频引发热议后,有网友扒出其中一位出镜“神医”为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的医生张文荣。通过查看张文荣所拍摄的相关视频,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在推荐“蛮龙液”的广告中,张文荣被介绍为国际男性生殖健康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张氏心脑方”广告中,张文荣则被称作中华老慢病康复万里行首席专家;而在治咳喘的“百花定喘丸”广告中,张文荣又被称为道家喘药的传承人……
↑记者梳理发现,张文荣在不同药品广告中身份各异
另据不完全统计,张文荣在各类广告、节目中,累计卖过蛮龙液、张氏心脑方、百花定喘丸、七日活谷丹等多种药品。
针对这些药品是否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张文荣曾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电视台播出的药品广告节目中,所有药品均“有OTC”(非处方药)。
在国家药监局官网上,红星新闻记者查询到了蛮龙液、百花定喘丸等药品的登记信息,但暂未查询到有关张氏心脑方、国药505、长卫双清、七日活谷丹等相关信息。
3月9日,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针对网上的相关舆论发布声明称,张文荣为该院的出诊医生(多点执业医生),其所有的宣传广告信息与医院无关,并免去张文荣荣誉院长的职务。目前,该院官网已无法搜到张文荣的相关简介和新闻。
↑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的免职决定
此外,红星新闻记者还注意到,早在2018年11月15日,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就曾发布过有关张文荣的声明,称有一些人打着医院旗号和张文荣的肖像、电视讲座等开方、卖药,这些虚假广告与医院和张本人均无关。
坐诊诊所工作人员:他不是网友认为的那种骗子
3月10日,有关张文荣的卖药视频再次引发热议,有网友留言称,张文荣的广告台词存在欺诈行为“心脏病当天见效,脑血栓3天下地,30天生活能自理,明显是虚假广告”,也有网友认为目前中医生存艰难,再闹出这样的“丑闻”,张文荣无疑是给中医抹黑。
关于所捐献的秘方,张文荣曾回应媒体称,自己爷爷辈做过一阵子医生,父亲不是医生,叔叔是医生,“秘方是真捐出去了,是老方子和我自己悟出来的方子。”
而对于其他的质疑,张文荣回应红星新闻记者称,自己是名医杨济生先生第18代传承人,还是御医连成玉传人连汝安教授第17代学术总传承人,是一名全科中医生。拍摄广告只是为了让患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为人民健康捐献祖传秘方有什么不好吗?这是瑰宝啊。我没有抹黑中医,真金不怕火练,身正不怕影子斜,正气旺邪不胜正。”
东方国医堂(北京)中医诊所一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张文荣也是该诊所坐诊医生,其医术精湛,有不少患者慕名前来求医,“他是有名的老中医,并不是网友认为的那种骗子。”
据了解,此次引发热议的相关视频大多拍摄于2015年前,曾在某些电视台播出。而在2016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医疗养生类节目只能由电台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各级电台电视台严禁播出任何虚假医药广告;严格限制医药广告播出的时长和方式,医疗、药品等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广告,不得以任何节目形态变相发布,且单条广告时长不得超过一分钟。此类节目、广告才在电视屏幕中有所减少。
另据新京报报道,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甘仕荣认为,如果张文荣在宣传药物过程中使用了虚假话术,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进行负责,但电视台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并且电视台对于自己播出的节目应该进行审核,“因为如果电视台不邀请他,或者说不播出的话,他是没有这样的影响力、无法进行这样的宣传的”。
此外,甘仕荣还认为,如果张文荣成为了该产品的代言人,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在广告中对商品、服务作推荐、证明的,可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罚款。
锐评
不看医术看演技?
别让“神医”“秘方”坑了健康
事实上,打着“秘方”的旗号故弄玄虚,鼓吹包治百病蒙骗消费者,如此套路我们并不陌生。所谓的“神医”“大师”们曾一度活跃于电视的医疗资讯、养生节目,以科普健康知识的名义兜售药品、保健品和医疗服务。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严禁医疗养生类节目以介绍医疗、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发布广告、推销商品和服务。2017年,相关部门对电视上泛滥的“神医广告”进行整顿,公布了13个被查处的典型案例。这些行动收到了不错的“疗效”,“神医”和“神药广告”逐渐在电视平台销声匿迹。
然而,“神医”们并未就此消失,转而在网络平台卷土重来。“神医宇宙”看似不约而同,实则充满套路;所谓“神医”可能并非医生,也不来自于医学世家,甚至于从主持人到神医到观众都是演员。以“祖传”、“秘方”为噱头,用科普当护身符,故意夸大甚至虚假鼓吹疗效,是他们的一贯伎俩。“神医”横行、“神药广告”泛滥不仅可能让消费者遭受金钱损失,更可能误导认知、耽误治疗。如此营销既违背了广告原则,也突破了商业底线、伦理底线,如此谋利更无异于谋财害命。对于这些新形势、新变化,监管机构当因时而变、主动作为,追踪“神医”流窜的踪迹,坚持露头就打,同时切实夯实平台主体责任。
屡禁不绝,还在于违法成本不高、惩罚机制不严。从“排毒教父”到“辟谷神道”,“神医”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曾被查处的“神医”换个马甲、换个平台又能继续招摇撞骗,如此种种,值得反思。重典治乱,猛药去疴。面对“神医神药”这个沉疴痼疾,必须重拳出击,让“神医”下台、“神药广告”下线只是第一步,顺藤摸瓜,将隐藏在“神医”背后的违规生产、销售、营销假药的产业链一网打尽,才能斩草除根、形成威慑。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神医”们始终不缺市场,手段称不上高明,套路也并不新颖,被忽悠、被蒙骗的人却不在少数,反映出一些人的健康需求和科学素养不相匹配。不信医师信“大师”,病急乱投医,对互联网信息缺乏分辨能力,对“包治百病”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此种种,都给了“神医”骗子们以可乘之机,结果是既赔了钱,又赔了健康。科学精神的培育、健康素养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却能从根本上铲除“神医”“神药”的生存土壤。就此而言,健康知识的普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唯有以科学的健康知识武装人们的头脑,才能更好托举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