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婚姻家庭

武汉:27岁单身男子要求政府分配对象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21-02-25 16:01:41

有困难找政府,最近就有一位向政府求助的单身小伙儿,因为向政府提了一个需求而被大家嘲笑。

一位27岁的武汉男子,通过城市留言板求助称,自己想从工作三年的上海回到武汉老家工作,想结婚但是没对象。家里和自己都在努力找,还是好难呀,希望政府给分配一个善良的女孩做对象。同时,他还上报了自己的基本情况,27岁、身高174、武汉本地人、本科毕业,在上海工作了三年了,存款大概25万,有房有车。

这种奇葩,还涉嫌物化女性的要求,当然被政府毫不留情地予以拒绝了,并且线上普法:根据我国《婚姻法》相关规定婚姻自由,禁止包办婚姻。最后还贴心地建议他“平时多与异性接触,大胆追求,或者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或者通过正规的婚姻中介、婚恋网站相亲。”

要求政府分配对象这个求助方式确实有些唐突,有些不合理,但这也不是个例,除了这位大龄男青年奇葩的“求分配”要求,还有一些大龄女青年“求介绍”的留言。从这些留言当中,大致可以发现,大龄青年,不论男女,都有寻求合适的另一半的需求,但为何他们会“沦落”到需要求政府的地步呢?

那些催婚的长辈们大概很难理解,年轻人找对象难,一个重要原因是难在社交活动太少。向政府求助的不多见,在网上求助的可不少,“社交圈窄,去哪里结识异性,找对象真难呀。”“害怕社交的女生很难找男朋友吗?”“为什么有的人找对象那么难?社交圈小的人有快速脱单的方式吗?”……类似的问题随处可见,寻求帮助的平台不同,但背后的困境是一样的。

从求助帖当中大致可以看出单身男女面临的婚恋困境。“求分配”的奇葩男子是其中一种,很具有代表性。在上海工作三年返回老家武汉,生活圈子发生变化,家里没人给他介绍对象,不能去认识新的朋友,这也是很多单身人士面临的问题。在这样一个社会流动加速的时代,换城市如同换工作一样容易,但随之而来的自然是社交圈子的完全改变,重新构建社交圈本身就很难,更何况从中找到一生的伴侣呢。

而那份“求介绍”的女青年留言,则反映出另一个问题,社交圈子性别单一,行业的性别比失衡。这种情况的行业特征十分明显,比如教师行业,女性基本占据多数,在这样一个“娘子军”为主的行业,日常被教学任务所牵绊,除了男学生和男老师,很难接触到其他异性,更不用说女教师大部分还看不上男教师,无形中难度提高一级。

虽然现在是一个社交媒体发达的时代,“网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年轻人交流的工具很多,但是恋爱需要两个人实实在在地在一起经营。网上再热络的联系,都比不上线下两个人面对面地真诚交流。更何况现在网上鱼龙混杂,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光对方的真实身份捉摸不定,一不小心还可能陷入征婚骗局、杀猪盘。这也使得更多的年轻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更加封闭自己,更难以接纳别人。

让政府发对象是个可笑的段子,但年轻人交友难的现状也该被看到,虽说不能强行婚嫁,但如何突破渠道狭窄的困境,值得社会思考。比如为性别比失衡的单位牵线搭桥,更多地举行相亲活动,建立可靠的征婚平台,让更多渴望婚姻的单身男女们放心的走出门,有认识的机会。不管怎么说,同一地域的线下相亲可靠度更高,成不成看个人,但这些举措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哪怕解决一少部分人的难题。

当然,不管是社会提供渠道也好,亲戚朋友帮忙介绍也罢,这些外在的辅助终归起不到决定性作用,能不能遇到合适的人还是得靠自己,提升在婚恋市场的竞争力,拓宽自己的社交圈,才会有更多可能。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