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河东一中给在宿舍喊叫的学生扣“坏人坏事”帽子,鼓励学生互相举报当“告密者”:背离教育初衷
微信公众号“新华每日电讯”1月31日消息,最近,山西运城几名高中生在宿舍喊“你还相信光吗”等《奥特曼》台词,被学校劝退处理。学校还发布悬赏公告,激励大家举报其他有喊叫行为的同学。此事引发巨大争议,学校接受媒体采访时改口称,那三名学生未被劝退,悬赏公告意在警示其他学生。
媒体发布的悬赏公告显示,校方确实通报了对三名学生“劝退处理”的决定。现在回应说没有劝退,可能是迫于舆论压力改口了。这几名学生应该平安了,但无论是因为喊叫小事劝退学生,还是公开悬赏鼓励学生举报同学,都折射了一种让人不安的教育理念。学校有一定的教育惩戒权,但要坚持“过罚相当”的原则。劝退处理是一种很严重的惩戒,对在宿舍喊叫的学生祭出这个“大杀器”,明显失当。惩戒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过于严苛的责罚不仅难以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也无法起到教育其他学生的目的。
校方将这几名学生的行为定性为“坏人坏事”,这个帽子似乎也有点“沉重”。学生犯了点错误,确实可以要引导教育,但如果违反了校规,按校规处理就行,动辄给学生扣“坏人”的帽子,似乎不妥。教书育人是以人为本的工作,不能等同于冷冰冰的“管理”。谁不曾年轻过,十几岁的孩子们在放寒假前表现得亢奋一点,喊几句网络热梗,能有多恶劣的影响呢?老师、教导主任和校长也都有过青葱的校园岁月,年轻时没干过一些幼稚但无伤大雅的事?
公开悬赏举报,就更让人难以理解了。这到底是想向学生们传递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呢?学校应该培养“大写的人”,而不是“告密者”。鼓励学生们互相举报且“长期有效”,就算真能“揪出”一些调皮的学生,但让学生们不敢信任他人,代价终究过于沉重。最近几天,这一事件引发舆论高度关注,说到底还是因为大家担心,这种矫枉过正的教育惩戒,背离了教育应该坚持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其实,顽皮的学生哪个学校、哪个年代都有,但如何妥善地教育和引导,考验的是老师与学校管理者的水平与智慧。
所幸的是,在舆论高度关注之下,涉事学校已及时纠偏。希望这起风波让所有教育工作者引以为戒:端正教育理念,审慎、妥善使用教育惩戒权,别迷恋“吓唬教育”,让学生们一直“相信光”!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期末考试考完当天,山西运城河东一中多名学生在公寓呼喊“你还相信光吗”、“迪迦”、“盖亚”等奥特曼动漫台词与人物名,3名学生被学校做劝退处理。校方还作出“悬赏”公告,只要学生检举揭发大喊大叫行为,就能得到一些奖励。
因为课余时间,在宿舍内大喊大叫,就要被学校劝退。这样粗暴的处罚并不符合教育的初衷,无怪乎会引起热议。
这件事情曝光之后,学校称大喊大叫会影响孩子学习和休息,目前3名学生也没有真正被劝退,还在处理中。然而校方这一解释却并未让舆论平息,反而越描越黑。网友认为:“学生放寒假高兴可以理解,谁不是从那个时期走过来的?”“鼓励同学做告密者,并不可取。”
无论是因为因大喊大叫劝退学生,还是悬赏鼓励同学之间相互举报,校方的教育方式都令人不敢苟同。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童年时光都有动画影视的陪伴。模仿动画人物的动作、台词,也是很多人小时候都会做的事情。这也正是学生们青春洋溢的体现,长大后回想起来也会觉得无比快乐。暂时告别紧张学业迎来假期时,学生们表达高兴的情绪可以理解。
从媒体报道得知,学生们并未在课堂上违纪,也未打架闹事,而是考试结束后在宿舍中喊叫。从常识与经验出发,学生大声喊叫很难被列入严重违纪的范畴。大声喊叫影响到他人确实不妥,但错不当罚。劝退处理是一种很严重的惩戒,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这件事情一定是要慎重再慎重。校方劝退处理,显然超越了必要的惩戒限度。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强调,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原则,要“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对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采取的惩戒方式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书面检讨,或者承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等即可。
面对顽皮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的,是如何妥善地教育和引导,好的教育应当是柔性的、循循善诱的,简单粗暴的严苛责罚体现了学校的权威,却有违教育的初衷,更可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理应引起学校的深刻反思,及时对错误进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