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企业被环保部约谈关停:6万人失业 引千亿债务危机
22013年9月13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一家化工企业在排放气体。环保风暴刮起4个月后,工业重镇面临如何实现“软着陆”的大考。CFP 资料临沂被环保约谈关停57家企业6万人失业,引发千亿债务危机
6月29日,一场及时雨让山东临沂在环保大考中加分不少。当天,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下称华东督查中心)正在临沂复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4个多月前的2月25日,因大气污染严重,华东督查中心约谈临沂市时任代市长张术平。作为新环保法施行后第一个被约谈的城市,临沂的污染经央视《焦点访谈》等媒体曝光,引发全国关注。
重压之下,临沂在约谈后第5天,突击对全市57家污染大户紧急停产整顿,成为全国唯一在约谈后采取停产整顿的城市。
然而,历史遗留问题让这次环保风暴陷入困境。停产企业中,钢铁、水泥、焦炭等污染大户均被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过去急于扩张经济的地方政府鼓励或默认以“先生孩子后上户”的形式,让企业在当地投产,其中不少缺乏环评手续。此次停产整顿之后,按部分要求新增环保设施的企业,又因没有环评手续仍不能复产。
补办手续遥遥无期,随着时间推移,停产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区域性金融危机一触即发。据当地银监部门统计,全市3000亿贷款中,共有1000多亿资金与停产企业互有关联,出现违约,整个城市数年内很难获得新增贷款。
危急之中,临沂市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领导小组之外,再度成立了金融领导小组,以解决停产带来的债务危机。
至此,临沂环保措施急转后带来的阵痛,远超预期。
强行关停不计后果
6月初,在遭环保部约谈后,临沂被曝不让当地民众养猪,引发质疑。而早在3月1日,临沂已经因为环保问题深陷舆论漩涡。
“你不知道?我们这里被焦点访谈曝光了。市长在节目上说,绝不会有第二次约谈。”临沂河东区相公镇的再生塑料工业园区内,一位工厂老板对临沂环保风暴感慨良多。该园区虽然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最大的再生资源试点基地之一,但因为污水治理不达标停产。算过房租和停产时间后,这位老板称,“亏损已成定局”。
2015年1月1日,“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华东督查中心将临沂作为第一个督查地区,进行明察暗访。
据央视《焦点访谈》事后报道,2月5日,华东督查中心调查人员在该市北方焦化厂发现偷排烟尘、废气和焦化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循环使用等问题。督查中心共在临沂发现13家企业存在未批先建、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
2月25日,刚从枣庄调任临沂担任代市长的张术平,成为环保部的约谈对象。张术平在约谈中表态,保证不会再有第二次约谈。
约谈后第三天,张术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铁腕治理雾霾,限期治理412家、停产治理57家企业,停业关闭整治无望企业,全面清除土小企业,“确保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进入全省前六位、主要指标位次退出全省后三位、空气质量指数瞬时值退出全国排名末位”,以让空气出现决定性的好转。
不过,这一决定遭到部分企业抵触,其中,反对最强烈的是焦化企业。当地一位焦化厂厂长专程请焦炭协会出具了一份技术证明,声明焦炉停产之后,温度骤降可能导致炉体永久性损坏。“就算不能阻止停产,我也要让他知道停产后是什么后果。”这位厂长对澎湃新闻说。他表示,炼铁高炉一关一开之间,成本至少需上千万元。
僵持之下,3月1日晚,《焦点访谈》曝光临沂污染节目播出,临沂和出镜表态的张术平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政府遂下决心实施强停。
当夜零点 ,武警、特警将厂区封锁,中玻蓝星(临沂)玻璃有限公司被直接拉掉电闸,2000多吨玻璃水和锡水留在炉中。“连让我们出炉的时间都不给。”一位工人向澎湃新闻抱怨,“再要复产得用炸药把炉内冷却的锡块和玻璃废品炸开,至少要4-5个月,而且这个炉体基本废掉。”
与玻璃炉子相似,钢炉、焦炉生产时,都是1000度以上的高温, “以往检修缓慢降温停产,都难以避免炉体冷缩开裂而带来巨大的损失,何况这样骤然停产的降温”,诸多被强行停炉的企业管理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他们非常“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