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上半年减员1万人,亏损9.65亿元
七夕之夜,当“海底捞排号”登上热搜时,海底捞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业绩公告。
公告显示,海底捞上半年收入97.6亿元,同比下降16.5%;公司拥有人录得亏损9.65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9.11亿元。
亏损是因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1月26日起,海底捞暂停中国大陆所有门店营业,直到3月12日才恢复营业,并且限制就餐人数。业绩公告显示,海底捞上半年服务超过顾客8100万人次,平均每天翻台3.3次,较去年同期减少1.5次。
海底捞收入构成中,餐厅经营收入91.51亿元,去年同期为113.31亿元,同比下降达19.24%。受疫情影响,海底捞外卖业务大幅增长,收入约4.1亿元,去年同期为1.83亿元,同比大增124%。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店173家,因租约到期或其他商业原因关店6家。截至上半年,海底捞餐厅总数为935家,去年同期为593家。分区域来看,海底捞在中国大陆一线城市有餐厅212家,二线城市389家,三线及以下城市267家,中国大陆以外67家。
(海底捞餐厅分布,数据来源:海底捞财报)
豹变注意到,虽然海底捞餐厅数量较2019年底增加167家,但是员工数量减少了超过1万人。根据财报,截至2019年底,海底捞共有员工102793人,截至2020年上半年为92179人,半年之内海底捞员工减少10614人,其中中国大陆员工减少10073人,大陆以外员工减少541人。
(海底捞员工数量)
此外,截至上半年,海底捞整体顾客人均消费112.8元,去年同期为104.4元,增长8%。其中,一线城市人均消费118.1元,二线城市107.4元,三线及以下城市顾客人均消费101.8元。中国大陆餐厅顾客人均消费108元,大陆以外顾客人均消费则高达191.3元。
海底捞恢复营业后,曾有大量网友吐槽海底捞菜品涨价。4月10日,海底捞官方发布致歉信,称海底捞门店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伤害了顾客的利益,同时宣布门店产品价格恢复到停业前标准。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称,涨价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涨影响,但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
年初至今,海底捞股价累计上涨46.39%,截至8月25日收盘,海底捞报45.6港元/股,市值2417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