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浙江乐清市:10人贩卖织纹螺被公訴 85年以来全国已有433人食织纹螺中毒48人死亡

来源:浙江温州乐清法院  发布时间:2020-07-21 13:49:30


  千万不要吃这道“菜”

  小心有毒

  有人因贩卖它犯罪了

  9件案件10名被告人

  近日,浙江温州乐清法院第三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敖某、陈某、朱某因贩卖织纹螺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案。

  敖某、陈某、朱某是乐清市城东街道某村村民,2019年6月,她们将先前陆续从乐清市胜利塘海涂上捡得的织纹螺简单处理煮熟后, 在明知织纹螺禁止销售的情况下,仍拿到菜市场上贩卖,后被乐清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乐清市公安局联合检查时查获。分别当场扣押了2.5至3.5公斤不等的织纹螺,经鉴定,该些织纹螺为 半褶织纹螺。

  今年以来,上述法院审结 9件因被告人贩卖织纹螺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犯罪案,涉案被告人10人,其中一名被告人被判处拘役二个月,缓刑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其余的免予刑事处罚。


  常有误食织纹螺中毒事件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织纹螺主要分布于 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

  一般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底。其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尖细,长度为1-2厘米,宽度为0.5-1厘米。另外,其壳面常具有1到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表面图案看起来就像织布,螺口处呈白色。


  早在2012年,卫生部就发公告称: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

  但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几乎全年都有发生,大部分中毒事件集中在5-9月份。而在盛产织纹螺的温州、台州等地是主要中毒风险高发区域。据不完全统计,自1985年以来,我国共报道 织纹螺中毒事件55起,中毒人数433人,其中48人死亡。


  一颗就可致命

  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中的患者,早期表现为 口唇、舌、指尖发麻,眼睑下垂。不久即可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有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便血,进而出现口唇、舌尖及肢端麻木、四肢无力或肌肉麻痹、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

  重症者出现瘫痪、言语不清、声嘶、紫绀、呼吸困难、神志不清、休克,最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如果食用织纹螺后,短时间内出现恶心腹痛,唇、牙龈、舌头周围刺痛、麻木等中毒初期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说明情况接受救治。

  毒性较强的织纹螺,成年人约食用10g螺肉就会出现一般的中毒症状,约食用50g至100g就能引起死亡。浙江省海洋渔业局渔业处副调研员刘定康曾表示, 其毒性比砒霜还要高上百倍,吃一颗就可能致命。


  中毒尚无特效药

  织纹螺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早在2012年,卫生部就发公告称,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公告明确了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过风险警示:食用织纹螺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3小时。该毒素对热稳定, 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大家想吃螺类的话,一定要到正规餐厅食用。虽国家明令禁止,但不乏一些小商小贩仍在偷卖织纹螺,大家切勿为了一时尝鲜而酿成大祸!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