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六大洲开始抗新冠病毒疫苗人体注射实验 新冠抗体或只能提供6个月保护
对抗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过程中,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六大洲都已经开始参与了人体注射实验。
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药厂、医学机构纷纷投入的这场疫苗研发较劲,今年夏天将进入关键期,犹如面临一场“期中考”,是否有任何计划确实奏效,届时可望明朗化。
在众多疫苗研发当中,规模最大的一项实验将在美国启动。
今年7月,美国政府赞助的疫苗研发计划,将有3万人参加注射实验。
相隔一个月之后,英国研究团队研发当中的疫苗,同样也有3万人将参加注射实验。
通常来说,疫苗的测试方式是通过接种大量的人,并将他们的感染率与未接种疫苗的志愿者人群的感染率进行比较。
但要等这两组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疾病,才能得出疫苗是否有效的结论,这 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白宫抗疫小组成员、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院院长佛奇接受美联社访问时说,参与美国疫苗研究的志愿者,除了美国民众之外,可能还有来自巴西、南非等国家的志愿者。
佛奇对于疫苗研发结果表示乐观,但他同时表示,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曾经失败过。”
佛奇指出,疫苗研发不是比赛谁能抢先达标,而是要看能否有很多疫苗能够核准通过、是否安全,以及是否可以有效抵抗病毒。
专家警告,社会大众不应对疫苗抱存不切实际的期望。
举例来说,科学家便认为新冠病毒疫苗对人体的保护效果,跟麻疹疫苗是比不上的。
宾州大学医学教授魏斯曼指出,就算研发出炉的疫苗当中,抵御病毒效果最好的只有50%,对我来说还是一剂很棒的疫苗。
他说:“我们需要现在就展开这方面的对话,以免民众接下来会有错愕的感受。”
如果疫苗果然研发成功,而且民众居住的国家拥有库存,恐怕民众将大排长龙等候接受注射。
只有某些有著染疫高风险的民众,例如从事必要行业工作,才会排在优先序位。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 )健康经济学家雷德利(David Ridley)分析,从一般民众的角度来看,今年之内应该是没有机会可以接受疫苗注射的。
新冠抗体或只能提供6个月的保护
除此之外,根据阿姆斯特丹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示,就算人类产生了抗体,冠状病毒提供的保护性免疫持续时间基本过短。
COVID-19幸存者自然产生的抗体可能只能提供6个月的保护,之后将面临再次感染的风险。
研究结果再一次对“群体免疫”提出质疑。
研究人员对10名志愿者进行了长达35年的追踪调查。
期间每个月对他们进行四种较弱的季节性冠状病毒--即HCoV-NL63、HCoV-229E、HCoV-OC43和HCoV-HKU1--的测试。
这几种病毒与新冠病毒同属一个家族,但通常会导致类似普通感染的轻微症状。
从1985年开始,这10名志愿者总共感染了132次冠状病毒,每位参与者感染病毒的次数为3到22次不等。
从感染时间来看,最常见的再感染时间是一年,但有3例在6个月后再次感染,2例在9个月后再次感染。
而从抗体水平来看,志愿者在6个月后失去了50%的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一年后失去了75%,四年后失去了100%。
此外,大多数志愿者是在冬季发生再次感染,这个季节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水平要高得多。
由于被测试是季节性冠状病毒,它们通常在温暖的月份消退,在冬季重新出现,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最常见的再感染时间是12个月之后。
该研究结果表明,对COVID-19产生的持续性免疫力类似于注射季节性流感疫苗的保护作用。
若9月爆发第2波疫情
WHO警告:恐数百万人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周五警告, 迄今这波疫情的进展,大致如同世卫官员先前预测。
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第2波感染潮,可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丧命。
根据CNN报导,世卫组织负责策略计划的助理秘书长盖拉(Ranieri Guerra)表示:“这是跟表现如同新冠肺炎(COVID-19)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作比较:西班牙流感疫情在夏季减退,9月、10月迅速捲土重来,在第2波期间造成5000万人死亡。”
盖拉也说,这次2019冠状病毒疾病大流行的进程如同他们所假设。
欧洲和全球多国都已开始放宽全国防疫限制措施,在各国纷纷开放边界允许跨国旅游后,欧洲联盟(EU)官员预计周五将决定哪些国家会面临欧盟的旅游限制。
由于美国和南美洲部分地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偏高,预料这个区域的旅客赴欧仍将受限。
另一方面,世卫主导的抗疫联盟周五也表示,未来12个月他们需要313亿美元来研发和推出筛检工具、治疗方法和疫苗。
根据声明,他们的目标是在2021年年中以前,扩大分送5亿份试剂和2亿4500万个疗程给中低收入国家。
联盟也希望在2021年年底前扩大分送20亿剂疫苗,其中10亿剂将卖给中低收入国家。
目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希望真正的疫苗能够早日问世,让这场风波快点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