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青蒿产业凋零路:价格倒逼青蒿销声匿迹
来源:长江商报 发布时间:2015-12-09 23:57:28
科研坚守10年育种 当前团队只剩十余人留守10月22日,长江商报记者看到的一份资料显示,在恩施州注册的清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产品,2004年正式投产生产青蒿素2000公斤,其产品全部出口瑞士诺华制药集团公司,产值1400万元。对此,向吉钎坦言,高峰时企业一年最高创汇300万美元。10年间,青蒿从屋后野草“占领”田间地头,再到如今几乎销声匿迹。向吉钎、张代寿等专家都表示“很遗憾”。青蒿种植虽然停滞,但恩施青蒿科研并未止步。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向吉钎和他十余人的科研团队一直默默坚持,每年自筹10多万元资金培育新品种,让其基因更加稳定,企业提取青蒿素成本就能大大降低。这也是全国少有的一支坚持10年,攻克青蒿品种选育的科研团队。“目前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青蒿品种。”恩施州农科院农艺师马进说,现在栽培的青蒿都是由野生直接引种。最大的问题是,培育的后代遗传性状非常不稳定。也就是说,即使单株的高产或青蒿素含量高,但很难遗传给后代。“我们要做的,就是培育基因稳定的新品种。”恩施州农科院高级农艺师覃大吉说,市场红火时,湖北如握有高效的品种资源,将是极大优势。2004年,科研团队分组走访重庆、湖南、广西等地农村,带回一批青蒿素含量较高的野生青蒿种子,开始了品种选育的科研历程。“科研团队采用派生系统法和集团混合法相结合培育。”覃大吉介绍,优选的青蒿种子在试验田混种,来年根据样本青蒿素提取检测结果,优中选优,将青蒿素含量最高的株系种子保留,再培育种植。“一代一代下来,青蒿基因才能趋于稳定。”向吉钎介绍,实验证明“鄂青蒿1号”的青蒿素含量从过去的5%提高到10%。2006年,恩施清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青蒿素生产新工艺,获得湖北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该工艺生产的青蒿素产品纯度大于99%,青蒿素的提取总得率达到70%;2009年,科研团队完成国家农业部行标《青蒿原种生产技术规程》制定;2010年12月,“鄂青蒿1号”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获得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青蒿在7至8月时青蒿素含量达到顶峰。科研团队赶在气温最高时,下地取样、挂牌,并在一个月内完成检测。目前,科研团队又在“鄂青蒿1号”的基础上研发“升级版”品种。马进说,2009年开始,课题组采用“优中选优法”,用七八年时间培育一株单产超200公斤,青蒿素含量大于1%且稳定的一批株系。在三岔乡的育种试验基地里,记者看到青蒿种子已快成熟。马进说,预计11月初可收获,经实验室检测选取优秀种子,留作明年育种。“今年是第6年,青蒿现繁育至13代,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湖北恩施三岔乡,州农科院专家马进正在实验田里挑选青蒿种子。曾经的三岔乡遍地青蒿,如今只剩下恩施州农科院保留两亩用作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