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亿国际扫客海外扫货 国人消费升级如何满足
“价差大”只是一个侧面,“内需外流”折射产业困境原来是大件高端商品被抢,现在是小件生活必需品也被抢,这其中不只是价格问题,更折射出“中国制造”的设计、耐用度以及商业模式与环境的欠缺。
一些数据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五类产品的20个品牌高端消费品,中国内地市场价格比欧美高出不少。
“零售价中除了税之外还包括至少渠道、房租等运营成本,厂家追求的毛利率等。例如,在海南免税店中购买的商品依然比国外贵;即使新西兰进口奶粉到我国是免关税的,我国奶粉价格在全球仍不低。”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说。
此外,国内高端零售业发展滞后,引领消费回流乏力。以免税店为代表的国内高端零售业对于吸引“高端购买力”回流尚未起到应有作用。
从根本上来看,折射出我国高端零售行业和产业界在应对“消费升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专家指出,随着物价水平的提升,许多“中国制造”在价格提升的同时,品质和品牌形象并未同步提升,造成“性价比”相对下降;“中国制造”底气不足。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说,一定程度来讲,国内产品要么质高价也高,要么价廉质低,这无疑会加大消费者的购物疑虑。
记者曾调研儿童汽车安全坐椅行业,数十个安全坐椅品牌中,除了Kiddy等国外知名品牌外,有不少品牌都宣称自己有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血统”。其中不少都是在国外注册品牌,但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加工,都是在国内完成的。
“中高端购买力”外流,“国货升级”如何跟上“消费升级”步伐?
“中高端购买力”持续外流,一方面折射出我国民众消费潜力巨大,一方面折射我国零售业和制造业发展状况无法满足“消费升级”要求。
专家表示,民众消费升级,倒逼民族产业转型升级。只有创新消费品,增加优质产品的有效供给,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体系,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引导“国际扫客”回流。
今年4月,国务院要求有关部门在科学评估基础上,降低进口商品关税、消费税,增设和恢复口岸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