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湖北养鸡户:疫情中饲料进不来鸡出不去

来源:鉴闻 张楠茜 编辑 林鹏  发布时间:2020-02-11 12:58:53

   疫情中的湖北养鸡户:饲料进不来鸡出不去

  摘要:封路之后,湖北的养鸡户慌了:饲料送不进来、鸡和鸡蛋运不出去。他们在微信群里密切交流信息,在电话里语气匆忙地陈述遭遇,在当地的防控指挥中心、农业农村局跑上跑下,开通行证、检疫证,为的是让鸡活下去。据湖北省家禽业协会介绍,受“封城”影响,该省3亿多只鸡面临断粮。
  壹号食品湖北分公司的60万只蛋鸡望眼欲穿,它们的饲料——从连云港运来的150吨豆粕滞留在武汉港,东北运来的200多吨玉米停在火车站。
  还有一些鸡,因为卖不出去,被养殖户无奈填埋。填埋的视频传上网,火了,网友在留言区干着急,“鸡是无辜的啊!”
  湖北欣华生态畜禽公司的负责人想救鸡,过年他一天都没歇过,一大早就进厂里捡蛋,又骑摩托去统战指挥部开通行证。七千只鸡苗终于跟着他上了高速,却在检查路口被交警拦下,“上面的精神是不让活禽上路”,交警不认通行证,七千只鸡苗又跟着他原路折返。
  散户更紧张。湖北孝感云梦县一个土鸡养殖场的鸡饲料快见底了,老板不得不把土鸡的三餐减半。春节本该是它们大吃大喝,为节后售卖养肉的好时节,现在,每只鸡都在一天天消瘦下去,“再撑一周是底线”,他每天听着鸡咯咯叫,却笑不出来。
  湖北省家禽业协会发出求助信:疫情防控和交通管制使得饲料告急,部分养殖场出现断粮风险,请求饲料支援。
  “各级政府在努力协调,目前物流问题急需得到解决。”2月2日,湖北省家禽业协会工作人员说。
 
 
 
  养殖鸡苗。网络图
 
 

  以下是两位养鸡人的口述:
 
  某畜禽公司湖北分公司陈永利:
 
  初四上午十点多,挖掘机开来了,在工厂附近挖了一个长方形的坑,宽2米,长4米,深2米,把6万只小鸡苗一篮篮倒进去,全是初三晚上刚孵出来的。
  真的是没办法。初五那天又孵出来一批,初六我们又把挖掘机叫来,挖了一个坑。小鸡叽叽喳喳,在坑里往上扑腾,我们盖上土,再铺上很厚的石灰,把坑填平。虽说当地有无害化处理的规定,这时候疫情严重,都是自己找地方埋。
  现在拉着鸡苗上路是违法的,送不出去。我们到处想办法,也找过畜牧局,但是政策有一条是“禁止活禽交易”——鸡苗归到活禽里,官方答复是不能上路,检疫也不给检。
  我们的主业是卖鸡苗,鸡苗孵化出来之后,必须在一定温度的鸡笼里才能活,上水上料,都要长时间的预备,但我们没地方养,也没有这样的设备。我们厂在武汉市新洲区和红安县交界处,外面就是省道,大门外30米处就有个交警执勤岗,鸡苗送不走,只能埋了。
  按照原来的生产计划,这些鸡孵出来就该立马送到养殖户那里。他们接了一日龄的小鸡之后,养到120天,鸡开始下蛋,到150天左右,到产蛋高峰期,90%的鸡开始下蛋,再养到600天,产蛋率不行了,才开始淘汰。
  一只鸡苗的价格5、6块,这些损失现在公司还能承受,加上前面处理的,总共埋了四十万只左右,后边我看不到希望了。
  我是外地人,初四上午总公司开临时调度会,开完会,我回家吃了个午饭,下午就往湖北赶。初四晚上到这里,来了之后也没出厂,每天戴着口罩,喷消毒液。家人不愿意让我来,我也没告诉父母。现在跟父母通电话,还说我在家里,怕他们担心。
  厂里还有四十多个员工在上班,我们养鸡的过年不放假,鸡每天要吃要喝水,一年四季没有空闲。
  如果正常年份的话,我们的鸡苗供应湖北、湖南、江西、贵州4个省,今年全停了。我们养种鸡,从小种鸡开始养,种鸡产蛋之后,给蛋受精,再把蛋放到孵化器里,孵小鸡出来,鉴别完公母,就立马给送走。给客户计算的全部是母鸡,不计算公鸡,以前专门有拉小公鸡的车,现在所有的车进不来、出不去,所以把公鸡和母鸡一起埋了。
 
 
 
  埋鸡苗前的准备工作。受访者供图
 
 
 
  前几天,有朋友知道我们埋鸡,打电话找到我,说你们既然倒掉,为什么不给我?我说你只要能养就拉走。我和他同在新洲区,直线距离30公里,他空车能过来,拉上货就走不了。
  有个同行说,前几天他从北京进了两万多只鸡苗,从北京送过来,车开到湖南和湖北交界处怕送不过去,专门换了湖北号牌的车。送到武汉新洲高速路口,交警不让过,同行和交警沟通了半小时,又给防疫指挥部打电话,仍然进不了武汉。最后运送鸡苗的车折返,鸡送到了荆州——北京那个售鸡公司的湖北分部。
  我们的种蛋上孵化器,等到出小鸡要21天,一般是两三天出一批,两天能出3万左右的母鸡苗。这个周期是提前安排好的。
  湖北的分厂是2018年7月份开的,现在有10万只种鸡,另外加2万只公鸡,一天一只鸡吃二两半饲料,总共要吃掉15万吨。我们在山东有自己的饲料厂,都是纯大豆油制成,没有杂粕,但现在也发不过来,目前的存料还能吃个十来天。
  现在防疫是要以人为本、人最重要,我们能理解,但这些鸡是活生生的生命,我们天天和它们打交道,没有传染人的疾病,它们是无辜的。
  我们这一行,三年一个周期,有好有坏。价格赔到一定程度或货源开始减少,后面肯定有好行情,大家要接鸡苗了。很多养殖户在2019年11月份订鸡苗,就是因为去年鸡蛋行情好,希望今年赶上好市场,没想到碰到这个事情。
  我记得很清楚,2017年9月21号我开完会,销售的电话开始不停响。那之后到现在,养蛋鸡的都挣钱,鸡蛋最贵的时候6块多钱一斤,现在虽然价格便宜了,但是还是有利润。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解除需要多长时间?活禽交易放开又需要多长时间?如果这些鸡都进入不了市场,都宰杀、埋了,之后鸡蛋的供应也可能困难,人们买不到鸡蛋、没鸡肉吃,价格也许又要涨。
  我们的订单,之前已经接到年后5月份,现在埋掉的,加上孵化器里的,总共约70万只。市场销售人员尽量安抚客户:碰到这个国家大事,谁也不能左右,双方都有合同,如果是我们发不出货,肯定我们担责,但是现在两边路都走不通,双方都协商着来,看能不能让一让。
  如果官方渠道都走不通,最坏的打算是,鸡蛋不上孵化器,就地卖掉,但是这些种蛋是经过受精的,不能给人吃,只能便宜卖了拿去做胚胎蛋。
  我在2月1号准备材料去了一趟新洲区防疫指挥部,看能不能开通行证,跑了两天了,到2月5日,通行证还没办下来。
 
 
 
  工作人员正在处理运送不出去的鸡苗。图源网络
 
 

  云梦盛世家禽养殖场盛常丹:
 
  我承包的松树林里,现在还有一万多只土鸡,每天叫着要吃食,以前一天给它们喂三餐,现在缩减到一天一两餐,吊着胃口,不求母鸡产蛋了,不饿死就行。
  鸡也跟人一样,现在吃得少,主要担心鸡生病,暂时还看不出体重下降,不过羽毛颜色没以前好了。
  县城的饲料运不进来,附近农民家里也没有玉米库存,大概能熬到正月十五。我的同事这两天喂鸡的时候,对赶过来集合的鸡说:“发通知、发通知,原来一天三餐现在减到两餐,减半,不要吵不要闹。”
  我养鸡才一年,之前是看上了这地方,这片松林离村庄有一段距离,长满了灌木、青草,适合养土鸡,而且在市县交界处,交通方便。我包了300亩地,2019年4月到现在,还有80多万的本钱在里面。
  这些鸡是从襄阳的土鸡研究基地定的。去年夏天两万三千只鸡苗从400多公里外送来。毛茸茸的小鸡刚出生一天,很脆弱,放进早就准备好的幼雏房,里面是阶梯式的笼子,分了4层。头10天要保持30多度的温度,20多天给它们打疫苗,40多天免疫力强了,就放出来养。
  这种鸡(苏禽)在市场上卖挺火的,是养生鸡,产蛋率高,能达到75%左右,我们散养土鸡的人可以卖鸡蛋挣钱,卖鸡也可以,鸡肉也嫩。
  我腿脚不方便,是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留下的后遗症。我干过很多行当,开过杂货铺、建材店、玻璃厂、铝合金门厂,养鸡是头一次,用石棉瓦搭简易鸡棚,学做鸡饲料,把玉米打碎,混合菜叶子、芹菜、南瓜、地瓜,玉米棒子,喂给鸡啄。
  养鸡很有乐趣,我们这边是丘陵地形,我站在林子里撒饲料,整片山林里上万只鸡跟着跑,很壮观。
 
 
  山林养鸡,最近的三餐减半。受访者供图
 
 
 
  去年12月,市场消费高涨,我卖掉了大概一万只土鸡,蛋也卖得快,一天下的蛋,两天就能卖完。我们会去外地的市场售卖,也会对接武汉的一些大专院校、医院食堂。
  今年本来还期待红白喜事、婚丧嫁娶带来销量,想把2000多只公鸡给卖了,母鸡留着再下点蛋,但是现在禁止聚餐,如果继续不允许活禽交易,不敢想象接下来会怎样。本来年前有五六起要办宴会的,给我打过电话,说年后要鸡,现在年快过完了,电话也没响,信息也没发,默认取消了。
  鸡场在2019年受猪瘟影响也挺大的,我在猪瘟之前承包这片地,猪瘟之后,很多猪场改成鸡场,鸡的存栏量变大,挤占了市场。
  我们这个小县城每天都有新增病例,前几天还死了人,小区已经全封闭,不让外人进来,里面的人出去也要打报告。
  我不太爱和家人聊工作的事情,但是在微信群里,关系好的每天都在聊天。我有种小白菜的和种草莓的朋友,这几天也头大,现在正是要采摘的季节,他们没工人,只能让菜和水果在地里烂掉了。搞养殖的,都和我情况差不多,现在没主意。每天看着大家交流信息,情况大同小异:路封了,饲料进不来、鸡出不去。都在想办法自救,有的养殖大户忙着开通行证,有的不知道怎么搞,鸡就饿死了。
  我本来还有更长远的计划,这片山一直没开发出来,比如说搞农业旅游项目,给土鸡注册商标搞个品牌,甚至之后再搞特种养殖,比如说孔雀和鸵鸟参观。但今年这样,不好说了。
  现在家禽协会在呼吁社会帮助,有一些饲料到了,肯定是先满足大户,我们小散户只能自己想办法。
  现在我能想到的未来是,疫情缓解之后,我们到村里的农户家去调一点小麦高粱再撑一撑;如果还是没饲料吃,或者卖不出去,最差把鸡卖给屠宰场处理,但是这个价位就不会照顾土鸡了,平时的卖价能卖到25块一斤,但给屠宰场集中屠宰可能只有几块钱一斤,心血也白费了。我们养土鸡的,一旦和野生的牵扯在一起,有可能遭遇毁灭性的打击。
 
 
  盛大哥在自家养殖场,捡鸡蛋。受访者供图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永利为化名)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