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近20年来退耕还林1861.5万亩 全国第一
来源:华商报 发布时间:2019-08-22 11:43:36
1999年,陕西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经过2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陕西的退耕还林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三秦大地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华商报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近20年来,陕西省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999年至2018年,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计划任务4033.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861.5万亩,为全国第一,荒山造林1932.7万亩,封山育林239.5万亩,惠及230万退耕户915万农民。2008年至2015年,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任务793.03万亩;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林业项目437个,涉及核桃、板栗、花椒、柿子、红枣、茶叶等名特优经济林种。
每年沙尘暴天数由66天下降为24天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陕西大力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30.92%增长到43.06%,净增12.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增幅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8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量由原来的8亿吨减少到4亿吨。北部沙区每年沙尘暴天数由过去的66天下降为24天,绿色向生态脆弱的陕北地区延伸了400多公里,昔日的“黄土高坡”如今变得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人富了。森林植被的增加,促进了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野生动物种类增多,大熊猫、朱鹮等珍稀动物种群扩大,在一些地方已消失多年的狼、狐狸、金钱豹、鹰等飞禽走兽重新出现,生物链正在得到修复。
国家要被子农民要票子退耕还林以来,由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行科学种田,全省粮食生产没有受到影响,年均粮食产量与退耕前基本持平。国家投入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为广大退耕户提供了生活保障。截至2018年,全省915万退耕农民人均获得退耕补助3776元。退耕农户不仅从国家补助中直接受益,而且由于基本生活有了保障,随着耕地退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开始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农村工商业或者外出务工,拓宽了增收渠道,收入稳步增长,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退耕区农民从事设施农业、林果业、草畜业和劳务输出等收入已占到农户总收入的70%左右,特别是经济林果业得到快速发展。全省退耕还林发展核桃、红枣、茶叶等经济林总面积近1000万亩,基本形成了秦巴山区以核桃、板栗为主,渭北旱塬区以核桃、花椒、柿子为主,黄土高原区以红枣、山地苹果为主的区域经济林发展格局,并形成了一大批经济林专业村、专业户,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退耕还林实现了“国家要被子,农民要票子”的“双赢”目标。
涌现出退耕还林第一市、第一县陕西退耕还林取得的丰硕成果,得到了国家的肯定。陕西成为全国退耕还林先进省份,涌现出退耕还林第一市(延安)、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县)等先进典型。2007年8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退耕还林工作会议上,国家林业局授予吴起县“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延安市退耕办等7个单位“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罗琦等14名同志“全国退耕还林先进个人”、李增泉等9户农户“全国退耕还林优秀农户”称号。2009年9月,全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十周年总结大会在延安市吴起县召开。同时,全国首个退耕还林森林公园也在吴起县正式开园。在今后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陕西将继续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不断提高退耕还林质量,为实现三秦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更富”的宏伟目标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