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南宁海关破获冻虾、鱿鱼等海产走私7团伙 涉案4千吨26.8亿元
1月28日在海关总署的统一指挥下,福州海关与南宁海关在湛江、拱北海关及地方公安的配合下成功打掉一个涉案26.8亿元的冷冻海产品走私特大团伙。
当天早上六点,近300名警力分成24个行动小组在广州、珠海、广西东兴、福建漳州、海南海口等地集结完毕,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抓捕行动正式开始。
截止记者发稿时行动已经抓捕犯罪嫌疑人38名,一举捣毁了涉及包括走私入境,仓储改换包装,运输和批发销售等环节的专业化走私犯罪团伙7个,现场查扣的涉嫌走私冻虾、鱿鱼等冻品海产品4000余吨。初估案值达26.8亿元人民币。
警方取证
经过海关初步查明,从2015年开始这些走私团伙经中越边境,通过将境外采购原本应以一般贸易方式向海关交税进口的货物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违报成边民互市贸易方式走私进境,然后在国内销售牟利。
在福州一个涉案仓库里,存放着大量标有韩文、英文的冻虾、冻鱿鱼等走私涉案海产品,据了解这些冻水产品由于未经过检验检疫存在严重的食品隐患。
对于这类的犯罪走私团伙,海关总数缉私局表示将破网除链一抓到底坚决维护国家进出口秩序和老百姓的餐桌安全。
打击海产走私虽任重道远,但绝不姑息!
利益引诱下,海鲜走私逐渐专业化,有着一条条完整的利益链。盘条成网从国外到国内,从边民百姓到企业,每个角色各自盘踞在蚕食利润的节点之上,彼此警惕,却又彼此相依。
“国门利剑”已经高高举起,2017年末,海关总署缉私局统一指挥在地方公安、边防、海警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打击冻水产品走私集中行动,一举捣毁涉案走私团伙8个,查证涉案冻水产品3.7万吨,案值初估人民币19亿元。除魔需雷霆之击,2017年海关总署重拳打击走私只是牛刀小试,中国政府已经表示2018年将开始全面打击走私贸易。
2018年,全国海关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组织开展“国门利剑2018”联合专项行动,对农产品、洋垃圾、濒危物种及其制品、重点涉税商品、毒品枪支等走私实施专项打击和集中整治。一季度全国海关缉私部门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826起,其中立案侦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347起,案值80.1亿元;立案侦办非涉税走私犯罪案件476起。其中三文鱼、冻品等大案破获。
海产走私从何而来?
北至朝俄边界南至香港,尤其越南边贸中国进口海产品走私惊人,自2017年中朝边贸切断后。经越南走私进境的海产激增。
从越南北部港口海防到中越边境的走私路线是众所周知,但是海鲜走私量的大幅增加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起很大原因是由于中国难以满足的民众消费需求。
据UCN统计2018年以前,中国每年仅从越南入境中国的主要水产品中,对虾走私额高达10-17亿美元;越南进口澳大利亚岩龙虾金额达到4.23亿美元,这其中95%以上最终销往中国;鲶鱼类中就巴沙鱼而言近年来其正关比例已有之前的10%上升到目前的50%,但是据保守估计仍有3亿美元左右的走私产品进入中国;据国外两家出口商详UCN确认,越南每年购买格陵兰比目鱼量很大,但其中仅有10-20%加工再出口,其余全部销往中国,价值约2亿美元;对银鳕鱼来说市场内三分之二的产品都是走私品预计走私额达6500万美元。
中国民众生活品位是在提高,但是还远未达到全民升级的高度,追求品质、健康的理念之下始终逃不过价格为王的魔咒。
为何坚决打击海产走私?
对于很多终端消费者来说,大家认为以为走私海鲜其实只是没交税而已,实际上它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走私海鲜产品未经过海产检验检疫,其很可能来自于疫区,由于属于“三无”产品,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很难有效渠道追根溯源。
其次为躲避海关,走私产品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我国境内缺乏监管,导致不良商贩从运输到包装都是“从简从易”,在广西、云南边贸口岸,边民多使用普通小车进行运输,意味着在当地年平均20摄氏度左右的气温下走私入境的冻海产品至少要经历2小时以上的无冷链运输。
另外更有甚者一些无良商家低价收购病、死的海鲜产品,进行分解后出售,这样会给消费者的饮食安全、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2016年青岛海关破获的重大高档海鲜走私案中,部分产品竟捕捞自日本受核辐射污染的福岛海域,这给了我们很大的警示。
作为企业和终端消费者,如何避免买到走私产品?
首先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从品牌公司、正规的渠道购买,遇到特别便宜的产品就要多留几个心眼,切勿贪小便宜。
其次分销企业可以向货主索看“入境货物通关单”及“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单证进行确认。还可以通过包装标识来识别正规进口肉类产品,正规进口肉类产品外包装须以中文注明:规格、产地、目的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温度、原产国、品名、生产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等信息;内包装须注明原产国、品名、生产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等信息。
重拳打击走私,市场海鲜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贵?
答案是否定的!的确,市场风气的转变需要经历一定波折,对于部分走私泛滥的海鲜品种在短期一段时间内会造成供应的紧张,但是市场需求的增加会引导更多的正关产品进入中国——这是一个正向良性循环。
对于价格来说短期内市场价格会有一定波动,但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下“走私海鲜”的供货方、代理方、货主方三方勾结走私逃税,攫取的非法利润没有丝毫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只是保持着他们自身的高利润率。
在进口海鲜的高昂价格中,前端的境外供货商手握货源,末端的餐饮店则把持着客源,这两头是利润最丰厚的主要受益者。而中间的代理公司、货主企业、多级批发商等则分享中段的利润。由于餐饮店本来就有面向消费者的定价主动权,他们通过低报价格走私谋取的不法收益,并没有传导给餐饮店,更不用说让利消费者。
对此海关表示,走私行为非但不会让老百姓获利,还会让国家税款流失。严打走私,保证国家税收应收尽收,市场不被私货冲击,老百姓才能充分享受到规范有序的市场所带来的好处。
敲碎“冰山”必须破网除链!
总体而言走私海产品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包装破损、颜色改变、品质变差等情况,这些低劣品质的冻品一旦流入市场,不仅损害市场经济秩序,而且还对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进一步密切供应链安全合作,共同打击跨境走私活动,联合搭建跨境执法合作新格局,不断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为海产行业秩序,消费者食品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