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培养出30万全科医师 还缺40万
来源:吴施楠 发布时间:2019-04-23 16:26:57
“截至2018年年底,我们已经培养出了一支30万人的全科医师队伍,为国家深化医改、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队伍支撑。”在4月18日举行的第四届全科医生培训高峰论坛暨第十六届社区卫生与全科医学学术年会上,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总结我国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取得的进展。去年同期,中国医师协会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有25.3万人。这意味着,2018年一年的时间里,我国全科医生的数量增加了近5万人,增长幅度相较前几年有所提高。不过,与上述成绩相对的是,距离实现2030年城乡每万居民拥有5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我们还有将近40万的缺口需要填补。在边远贫穷地区,全科医生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以来,政府开始强调基层医疗的重要性。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灵魂”,自然受到了空前重视。与专科医生有所不同的是,全科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加强调连续性、综合性和个体化。生病先找家庭医生,大部分疾病在基层解决的就诊流程,正是分级诊疗最终的目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无论是慢病管理还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都需要有足够数量的合格全科医生。但是长期对专科医疗和专科医生的过度依赖,导致我国的全科医学的发展处于尴尬地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成为全科医学发展绕不开的两大问题。一方面,全科医生的培养和培训不够,如全科医生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备,一些大医院都没有这个科室等;另一方面,岗位吸引力差,待遇低,职称晋升难,导致从事人员少。对于这些现存问题,张雁灵表示,我们要清醒的看到,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既有制度层面的问题,也有业内技术指导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掣肘全科医学发展的难点,国家层面相继出台政策,相关协会和组织也在大力推进落实。在全科医生的来源上,全科医生的培养被视作极其关键的工作。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定向免费培养、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正在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和引进力度。在提高队伍质量方面,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也正在向专科医生看齐。据张雁灵介绍,目前中国医师协会开启了由“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全科医师培训模式,建成了558个全科医师基地和1660个基层实践基地,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全科培训体系。除此之外,针对全科医生薪酬水平普遍低、职称晋升难等问题,去年1月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也都相应给出了具体的措施。只是全科医学的发展不能仅依靠政策的推动,更需要改变的是居民的就医理念。多年来,老百姓对全科医生存在着不少误解,认为全科医生是低水平医生。实际上,“全”并不意味着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知识水平就比其他专科医生差,而是其知识结构不同。相较于专科医生,全科医生不仅要会看病,还要更加善于跟病人沟通、协调,体现人文关怀,其岗位能力的要求一点都不亚于其他专科医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意见》发布之际就明确表示,“全社会一定要树立一个尊重全科医生,特别是医学同行,也要树立这种观念,包括其他的专科医生都要关心、支持全科医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