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医药安全

中国心血管病患者近3亿 成为居民死亡首要原因

来源:吴施楠  发布时间:2018-12-07 11:38:16
 
 
  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最新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显示,中国医疗质量和可及性已位列全球第48位,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提升的成绩已经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但在医疗质量快速进步的背后,却是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状。有学者曾用“一个国家、四个世界”来描述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状态,而这最终也影响了医疗质量的均一性。低质量的卫生服务,成为阻碍民众健康改善的“绊脚石”。
 
  如何实现整体医疗质量控制和质量改善,早已提上日程,特别是针对患者数量庞大的心血管病人群。
 
  心血管病患者近3亿,诊疗水平差距明显
 
  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给出的数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已经超过2.9亿。持续上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使心血管病成为了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不止一次公开指出,虽然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成效,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防控工作全面铺开,疾病救治能力明显提升,新型技术层出不穷。但与之并存的是医疗质量问题逐渐凸显,地区间诊疗质量差异显著。
 
  “一方面,医疗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基层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问题在心血管领域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值得关注”,胡盛寿说。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立新教授团队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降压药物:可及性、价格和处方用药研究》,真实的体现了目前我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的现状。研究数据显示,全国只有33%的机构配备有指南推荐且价格较低的降压药物,而这类药物高血压门诊处方中的使用比例仅为11%。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完善诊疗之处和较大的诊疗差距。
 
  此外,诊疗当中的不规范行为、临床实践指南,规范的体系缺失以及专家共识的制定过程当中缺乏证据等问题,都严重妨碍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今后10年,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的事实,要求我们在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上做出更多努力。

  全国心血管病质控体系基本形成
 
  2017年11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委托,承担起了国家级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并先后成立了国家先心病介入质控中心、国家心律失常介入质控中心、国家心脏移植质控中心、国家心外介入质控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
 
  “这个质控中心可以反映我国心血管病的诊疗方面的问题,给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后期的基层医生培训等项目,整体提高心血管病的诊疗水平。”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郑哲说。
 
  为了加强心血管病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提升心血管病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诊疗结局,中心逐步构建、完善和实施着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血管病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包括制定诊疗工作的规范标准,建立国家、省级和地市级、医疗机构三级质控架构和数据信息平台,建立持续的质量报告反馈体系,落实心血管病医疗质量评价任务等。
 
  目前,集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心力衰竭、心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影像为一体的全国心血管病质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质控中心工作构架)
 
 
  短短一年时间里,质控中心给出了多项工作成果。多个专家工作组协同全国200余位心血管病专家制定了心血管病专业10个病种/技术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建立了国家心血管病质控网络平台(www.nccqi.org.cn),用于发布质控相关信息和质控单位医疗质量评价;编写完成了《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心血管病专业部分及2018年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报告,即我国首个全国心血管病专业质量白皮书。
 
  在质控工作构架已经形成的前提下,心血管病医疗质控工作如何落地,成为最为关键的一环。对此,胡盛寿希望,有更多的政策性或半行政性的手段来制衡医疗制度体系的发展。
 
  实际上,心血管病质控工作早在二三十年前就被提出,但因为缺少可行方法,没能规律的开展。胡盛寿指出,建立高质、高效、可操作的技术服务平台是关键,基于数据反馈不断完善质控体系是路径,全体从业人员的共识和积极参与是根本保证。
 
  “我们建立的体系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平台,让所有从业人员能够认识自己,能够基于数据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纠错,能够不断改进,”胡盛寿表示,要通过针对性反馈报告、培训等措施形成不断反馈的机制,构建学习型医疗体系,形成质量改善闭环,实现医疗质量提高。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