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产业从起步到稳占全球80%市场: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韵梅是最大功臣
在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沿岸的肥沃平原上,黄绿色的大豆农田一望无际,看起来颇为壮观。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这个国家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美国农业部预计2018/19年度美国大豆产量将为45.86亿蒲式耳,创下历史记录!
另外,美国还在去年出口了创纪录的26亿蒲式耳(约7000万吨)的大豆和大豆制品,价值超过280亿美元!如今,大豆已经成为了美国的“王牌”出口商品之一,前段时间中国对美国在经贸领域的反.制措施,正是瞄准了美国人最为仰仗的大豆。
美国大豆能有今天,多亏了一个中国人的努力!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大豆是在19世纪初才传入美国的,早期的美国人对大豆的了解非常有限,只将其作为牲畜饲料、或者汽车制造原料。而美国的大豆产业能有今天,多亏了一个中国人的努力,她就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梅!
1864年,金韵梅(Yamei Kin)生于中国东部的浙江省宁波市,他的父亲是宁波耶稣教长老会的牧师。在她3岁那年,父母死于霍乱,成为孤儿的她被美国传教士麦加梯(Juana McCartee)夫妇收养。后来在养父母的资助下,她赴美留学,成为当时美国纽约女子医科大学唯一的中国学生。
后来,金韵梅以班上第1名的成绩毕业于纽约这所著名的医科大学,但功成名就的金雅梅并没有忘记当时非常落后的祖国,没有忘记自己的悲苦身世--双亲就是因落后的医疗技术而被夺走生命的。
1917 年,金韵梅访问了她的家乡中国,去研究一种当时美国人几乎不了解的农作物--大豆。在访问中国之前的几年里,她就一直在美国各地为妇女俱乐部讲授中国营养和其他“东方之物”。她告诉美国人,豆腐和其他豆制品是肉类的营养替代品,而且他们需要的生产资源更少,他们尝起来则“有点像大脑,也有点像甜面包”。
尽管后来美国大豆协会也派人来到中国,花两年时间收集了上万个大豆品种带回美国,但金韵梅的研究比他们早了几十年。而且,当时的美国政府对她的研究极为重视,大豆甚至被纳入了一战期间为美国士兵增加大蛋白质来源的计划,美国的大豆种植业也从此走上正轨。
1934年,金韵梅因肺炎去世,临走前她要求将自己埋葬在北京郊外的一个农场。她曾说,“在这里,我的灰尘将与土壤融为一体,在他们的坟墓上放置一堆粘土之后,我也将崩溃,我将成为一块田地,一片肥沃的土地!”
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女留学生,不但是第一个向全美国推广大豆的中国人,还是中国第一所公立护士学校--北洋女医学堂的创办人,堪称中国护理教育的创始人。在中国,她积极传播西方近代医学知识,还在厦门、广州、成都等地开设私人诊所,救死扶伤20年,为当时中国的医学事业和千百万经受苦难的同胞做了不少事情。
美国大豆产量远超中国,国产大豆是时候崛起了!
金韵梅没能活着看到大豆在美国的风靡。美国经济在战后的繁荣给大豆带来了腾飞的机会,1950年美国大豆产量接近中国,1954年则反超了中国,而从1961年到1979年,美国大豆产量更是一直牢牢占据全球总产量的70%左右......与此同时,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却逐渐下降,目前每年的大豆产量依然不足1500 万吨,在美国大豆面前失去了竞争优势。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了,美国大豆也是从中国引种过去的;而且我国也曾是大豆净出口国,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0%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大豆生产大国。可如今,中国约有80%的大豆需要从美国等地进口,每年的进口花费超过200 亿美元,大豆已经成了进口量最大、用汇最多的农产品。看到这一幕,不知道当年将大豆推广至美国的金韵梅作何感想?或许我们是时候自力更生、推动国产大豆的全面崛起了!
金雅梅,原名金阿美,又名金韵梅,1864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不幸的是,在她3岁时,父母相继死于流行瘟疫,被美国传教士麦加谛夫妇收养,两年后带到美国。从接受美国幼儿启蒙教育到考入纽约女子医科大学,21岁时成为一名美国医生,曾应聘在费城、华盛顿、纽约等地的医院工作。应该说,她已经融入美国社会,习惯了美国生活方式。她5岁时离开了中国,记忆中对祖国的印象非常模糊,但她却没有忘记自己的悲苦身世———父母双亲是因为医疗技术落后而被夺走生命的,无论如何也要为改变这种局面而尽到自己的责任。就在1888年也就是她从医科大学毕业3年之后,毅然回到祖国。
金雅梅在国内已经举目无亲,她是依靠基督教会的关系回来的。先是在福建厦门行医,一年后因病去日本神户治病疗养,在此期间与一位西班牙籍的葡萄牙音乐家相爱结婚,两年后生下一个男孩。婚后夫妇之间的感情并不融洽,勉强维持了10年最终离异,把孩子留给男方;更为不幸的是,儿子成年后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场婚姻生活留给她的只有痛苦的回忆。
1905年金雅梅再度回到祖国,先后在成都、上海等地行医,1907年来天津,应聘出任北洋女医院院长。北洋女医院是1902年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后建立的,院址在东门外水阁大街(即后来的水阁医院,今南开区妇幼保健院)。医院经费经袁世凯决定由海关按月拨款700元,不足部分由绅商捐助。金雅梅尽心尽力,把医院办得井然有序,受到妇女患者的信任,成为天津的名牌医院。特别值得提出的是,金雅梅为了培养医护人员,争取到袁世凯拨银两万两,于1908年创办了天津的第一所护士学校。护校附属于北洋女医院,初名女医学堂,金雅梅亲任堂长,招收贫寒人家女孩,在授课学习的同时在医院实习,培养了天津最早的一批护士。
1916年袁世凯总统逝世,天津海关竟对女医院不再拨付经费,遂由津门士绅严修等人出面接办医院,同时接受社会赞助,得以维持。金雅梅旋即辞去院长与所兼护校校长职务,她在天津工作了将近10年,为天津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金雅梅辞职离津后,定居北京,继续献身于医疗事业,培养医护人才,直至1934年因患肺炎逝世,终年70岁。北平协和医院一位英籍医生在一篇悼念文章中是这样评价她的:“她是一位经历了如此之多的痛苦和不幸的女性。这个世界对她过去似太无情。更为重要的是,她竟因而为这个国家的孩子和工人的利益做了很多工作,直到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