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刚:老龄化不可逆转 放开生育已晚
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谁来服务老人?
计划生育的初衷是总人口不能永远的一直发展下去,抑制到达人口零增长以后微微下降。
近日,全国老龄办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7.3%,平均近4个劳动力抚养一位老人。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
当下,政府是否应该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并给予民众一定的激励来鼓励生育;生育率保持在一个什么程度能够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著名的人口学学者郭志刚在北大文研院举办的论坛“老龄化与中国的未来”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全文摘要。
人口统计有一个怪现象,我将其成为统计怪圈,从1990年开始,这个怪圈就开始运转。1990年人口普查时,我国的生育率为2.3,一对夫妇略多于两个孩子。但在随后的调查数据中,生育率大幅度下降。大家认为这是计划生育的功劳,并且认为瞒报漏报大量存在,超过了30%,完全忽视人们可能自己不想生等原因,所以就用各种办法人为调整维持生育率。
而人口数据是给决策当基础的,这就会误判当前的人口形式,也会误判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政府根据认为调整的生育率继续大力严格控制生育。国务院分别在2000年和2006年加强计划生育政策,前一次要求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持生育率低于2。后一次要求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计划生育的强制实施,使得中国生育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2003年做了一个调查显示,一孩家庭将占到63%,这是很令人惊讶的。其实,一对夫妇生1.5个孩子,被认为是过低的生育率。
但是,生育率的降低,不仅仅是计划生育的功劳,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城镇化导致大量的年轻人进城,生活方式和追求都发生了变化。数据证明,流动人口的生育率实际上低于非流动人口。同时,晚婚晚育少育逐渐成为一种现象。现在对于年轻人,不是允不允许生,而是他们想不想生的问题。
国际上一般认为人口更替水平是2.1,即女儿一代接替母亲一代,如果一直按照2.1的更替速度,总人口是不增不减的。
2000年我国的生育率大概在1.8,当时有一个判断说,2000-2030年,或到2035年,30多年一直保持1.8的生育水平不变是最好的,也就是常说的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但是,如果真实的生育率不是1.8,而是1.5,保证30年不变的生育率,这是非常危险的,人口减半的速度太快。
2010年时,我国的人口结构是参差不齐的,已经不太像金字塔了,少儿比例越来越小。虽然现在的劳动力比较富裕,但是未来40年这些劳动力将全部进入老龄。当时,对“啥时候调政策”的争议很大,大家都认为计划生育政策总会调的,但什么时候调还不确定。
我们通过几个方案做了人口预测,首先,模拟1990-2010年平均每年的生育率从2.0降到1.5左右。
有以下四种方案:如果从2012年开始调政策,
方案一:低方案,生育率从1.4、1.5调整到1.6微调;
方案二:中方案,生育率调到1.77,维持1.8左右;
方案三:高方案,生育率提到1.94,接近于2。
方案四:再晚推30年,到2035年把生育率升到1.94。
在本世纪末,高中低三种方案对应的人口分别是13亿、10.5亿、10亿,人口总数下降了1-4亿,迅速的人口降低是有问题的。
这三种方案对应的老龄化,高方案将来老龄化是最低的,1.8方案的老龄化也排在中间,低方案的老龄化就会比较高。
但是,不管什么方案,老龄化的高值都在本世纪中叶,大概在2050-2055年期间出现。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果前期人口增长的比较快,老龄化的绝对水平不是很高。到2035年以后老龄化的速度减缓了,老龄化的绝对水平会高到30%以上。
要是按照方案四,晚30年再调整,当我们老龄化比较重时,劳动年龄人口还比较少,这时的负担就比较大。而高方案下的金字塔到本世纪末的,上下差不多一般粗。
此外,人口老龄化过程当中有两个重要的砍,2030年和2050年。2030年绝对水平比较低,发展速度比较快,2050年是绝对水平比较高,发展速度稍微缓一点。
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保持高水平,这就意味着全面放开,虽然会出现两头沉的情况,但是前期的总抚养比高,是在绝对的老年负担比较轻的情况下提出现的。等到2030年老龄化比较厉害的时候,调整出来的人已经接近变成劳动力了,到了2050年老龄化最高的时候,调整出来的人已经是中坚力量了。
要是按照中方案只升到1.8,下面比上面小,中间这个力量就比较薄弱,生的更少,中间的这个支撑就更加薄弱。中华民族要是不灭亡,还得想办法提升到2。至于低方案,就更要命了。
再来看晚升高,在老龄化最高的时候,调整出来的小孩才10岁,也就是说腰就不够硬,或者说肾亏,抵抗老龄化比较费劲。所以晚升高并不能回避两头沉,只是把这两头推到比较远的将来,而那个时候两头沉的问题会更严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判断可能出了比较大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生育率是1.8,但是实际的生育率可能比1.8低很多。而我们实际的老龄化总是比预测的老龄化提前,而且要严重。
过度的老龄化,太快的老龄化不是好事。但是现在,我们对老龄化还不够重视,老龄化现在没有人来负责,也没有人专门监测。发改委、计生委都不对老龄化负责,而老龄委负责的是老年人口的福利,也不管老龄化。
而且,我们还没有认清人口工作的主要矛盾,到底人口数和应对老龄化哪一个更重要?一方面,发改委更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教育等问题;另一方面,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使得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敌视生育的态度,总觉得生多了不好。
所以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一定要清楚人口数和老龄化哪一个是主要矛盾,如果人口数是主要矛盾,多生一个孩子都不好;如果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主要矛盾,那么原来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现在考虑多生一些孩子,其实不是问题,而且生育率根本达不到1.8。
另外,生育激励政策,现在离我们还挺远,目前我们还在限制生育,三孩以上的还有惩罚,而且去年一些地方还出了专门的红头文件要重罚。
但是老龄化不仅仅是放松生育政策的问题,以为放松马上老龄化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恐怕是画饼充饥。我们发现全面二孩放开虽然有效果,但是效果不大,所以鼓励生育这件事,总有一天我们会做的。现在第一是要把所有的限制尽早打开,将生育的权利还给百姓。当下是进行决策的窗口期,错过以后,中国未来将会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