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缺失导致种类泛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来源:潇湘晨报  发布时间:2018-04-02 13:07:17
  记者通过长达半年多的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生产厂家偷工减料的现象并非个例。
 
(4月1日央视网)
 
  20多年前,为了避免常吃单一植物油的缺陷,通过科学调配推出一个营养丰富而均衡的食用油新品种,即调和油,而调和油的营养价值则取决于所调配食用油的种类和添加量。然而,从食用调和油出现起,就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造假现象。
 
 
 
 
  从健康安全角度说,即便是偷工减料的食用调和油,只要符合《食用调和油行业标准》(SB/T10292-1998),确实如生产厂家所言,就不存在卫生安全问题,而且,营养价值比单纯的大豆油、菜籽油还要高一点。但这显然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食用调和油的“偷工减料”现象,究其根源是国家标准的缺失,给监管和执法造成了难度。由于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缺失,直接导致食用调和油种类泛滥,也为食用调和油各种油种成分比例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含有10%的花生油叫食用调和油,含有5%的芝麻油的也能叫食用调和油,甚至滴一滴的油橄榄果油的还能叫食用调和油。
  此外,按照目前的检测技术手段,只有调和油中成分在5%以上的油种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出来。目前市场上的食用调和油,普遍是多达近十种油种混合在一起,有的成分比例低于1%,现在技术根本检测不出来。换句话说,就算食用调和油的配方比例造假,只要不在配方中标太高的比例,就没有办法可以检测出造假的结论。
  可见,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净化食用调和油市场乱象,确保食用调和油市场拥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首先,必须填补标准缺失,尽快出台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给食用调和油中油种种类上限和各个油种的最低比例作出明确规定。其次,油种种类、各个油种比例的要求,应随着食用调和油检测技术的进步,进行不断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为市场监管部门执法、消费者维权、技术检测提供依据。再次,加快食用调和油检测技术的攻关,破解食用调和油没法检测的难题,让食用调和油比例造假无处可躲。最后,对于食用调和油偷工减料行为,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处罚。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