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婚姻家庭

“人口雪崩”不是笑话

来源:三條  发布时间:2018-02-09 19:06:07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抽样测算数据,2017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比上年公布的1786万少了63万,下降3.5%。卫计委也公布去年住院分娩数为1758万,比2016年的1864万少了106万,下降5.7%。对这个下降,舆论与官方的看法存在争议。

舆论从数个百分点的人口下降,得出人口问题相当严峻,并且以“人口雪崩”来形容。而隶属于卫计委的研究者在承认下降的同时,提醒要看到鼓励生育政策的长期效果,认为“雪崩式减少”的说法“简直是笑话”。然后,卫计委专家的“笑话”说在网上又被笑话了。

同时,有包括政协委员在内的担忧者,已经给出具体的鼓励生育措施。比如直接发放补贴,像前苏联所为,鼓励生育型“英雄妈妈”;更多的人则赞成用家庭减税计划,来激励人口增长。可见,在面对人口问题上,“减少”是官民共识,但官方提倡顺其自然,民间则要求激进应对。

人口之所以成为一个全民议题,经历了几十年的发酵过程。一开始,只是计生国策受到质疑,而后计生委的功能受到劣评。最近几年,人口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转型,开始了更凌厉的攻势。二胎政策的施行,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反计生人士的立场,卫计委在人口问题上的权威性下降。

认识到人口减少,尤其是人口基数十几亿的我国,更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其中,适龄劳动力人口的骤减,势必要引发养老与社保等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数据和事实显示,随着人口红利“见底”,社保资金、医疗保障的新生代负担者减少,人口问题的全局性影响压迫到每个人。

现实地看,国民经济的宏观决策一定是需要判断科学、正确的人口形势。尽管有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但决策者对卫计委专家的信赖仍相当强。这也意味着,即使舆论与专家意见相左,并建议用补贴或减税来鼓励生育的倡导,只怕也是民间的一厢情愿。

但对人口形势的判断,仅仅依赖哪一个部门的数据和意见,都需要警惕被误导。一方面原因,是部门利益对国家利益的潜在掣肘,视野容易被利益遮挡,所以不得不防;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人口增减的复杂因素,有针对地积极行动、哪怕是试点,也比高呼“万事大吉”都强。

计划生育40年少生4亿多人,这曾被当作政绩来宣讲,很容易会遏制关于人口政策的辩论。而现在的局面,已经不再局限于计生对不对,而是什么样规模的人口对国民经济、社会民生长期有利?人口红利阶段性枯竭,与再造人口红利的生命力,成为需要正视的决策目标。

换句话说,在新一轮人口大辩论中,计生主管部门不再是唯一的“辩手”或“裁判”,也不必作为唯一的“权威”,毕竟众多的经济民生部门同样在思考各自的决策——吸纳各方面的意见,从健康、活泼、甚至尖锐的人口问题争议中萃取全面认知,关系到顶层设计的生命力。

很简单,人口讨论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用中位数来比对和说明,如果存在着计生部门与民间舆论的不同判断,也应该各取所长,从统计数据、问题意识、决策参考、长期效果等方面给予全面考量。所以,动不动就说是对方辩友是“笑话”的立场,实在不可取。

这些年来,我们乐于看见人口问题解冻,从不可讨论的“国策”回归公共决策的常规位置。哪怕现在仍然莫衷一是,但讨论“人口问题”不等于否定“计生部门”,因为人口红利“雪崩”的现实需要严肃对待。几十年的人口红利接近衰竭,由此产生的广泛问题,绝对不是“笑话”。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