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春节前万人打酱油习俗延续30年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8-02-04 23:18:52
当日,为期四天的江苏著名老字号酱醋生产企业酱油春供活动拉开帷幕,众多市民前来排队“打酱油”及购买香醋等产品。据了解,每年春节前“打酱油”,是镇江过年的特色民俗景观。新华社发(封疆江 摄)
作为江苏镇江特有的民俗文化,春节前男女老少集体打酱油已延续了30多年。老镇江人觉得闻到这个酱油味,也就闻到了年味。这一天他们要将一年用的酱油一次性打好。1月21日,江苏镇江市区再次出现了集体打酱油的盛景。打酱油的人要先花钱买票,再持票到一排红色的简易大棚里打酱油,取票口和打酱油的入口处都排上了几十米长的队伍。为了避免排队,有的人甚至凌晨两点就来排队。打好酱油等过年!江苏镇江万人排队打酱油在广场红色简易大棚里,12个大缸一字排开,每个大缸都装着1000斤酱油,离大棚不远处的土丘上,容量达50吨的储罐高高竖起。槽罐车开来后会通过管子将酱油输送到大储罐里,供应时再通过管子将储罐里的酱油送到大棚里的酱油缸里。当地居民表示,此时打的酱油一块七一斤,比平时卖的还便宜两毛钱,而且这个酱油的口感比外面买的好,做菜好吃,上色也好。有居民甚至带了30个桶打走了180斤酱油,除了部分自己用,还会帮亲朋好友带的。相关链接:买瓶好酱油要看三处第一、看“氨基酸态氮”的指标。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酱油的核心品质取决于这项指标,必须在酱油产品标签上注明。合格酱油最低不得低于0.4克/100毫升。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酱油品质越高。第二、看是“酿造”还是“配制”。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酱油产品需在标签上注明是哪一种。前者系用大豆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经发酵制成,是传统的生产方法。后者是用“水解蛋白液”调味(有时也混入一些酿造酱油)后制成。一般来说,“配制”酱油不如“酿造”酱油有营养。第三、看是“佐餐”还是“烹调”。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酱油产品应在标签上注明。前者可以直接生吃,故其卫生指标要求更高,更干净。而后者适合烹调菜肴(如做红烧肉)加热(等于消毒)后再食用,故其卫生指标要求低一些。用“佐餐”酱油烹调菜肴是可以的,而用“烹调”酱油直接凉拌或蘸食则不可取。(本文综合自现代快报、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