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改一周年:跨省售盐阻力大 臭脚盐浮出水面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8-02-04 21:38:27
针对低价盐的冲击,中国盐业总公司董事长李耀强在2017年12月的盐业改革发展论坛上表示,受跨区经营冲销影响,专营时期作为销售主力的中档商品在2017年销量大幅下降,而各地低档产品销量占比达50%以上。李耀强还分析,盐改之后,食盐生产企业可以直接进入批发环节,带来食盐销量上升。但同时,生产企业为抢占市场需要投入大量销售费用,导致利润增长水平远低于其销量增长水平,传统专营条件下的高利润率已不复存在。事实上,李耀强的分析在云南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财务数据中已有显现。云南能源2017年半年报显示,其食盐营收同比减少26.22%,但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了28.31%,原因在于随着食盐市场区域放开、价格放开,跨区域经营格局迅速形成,低价食盐成为市场主导产品,高附加值品种盐销售受阻、销量下滑,而省外销量增长导致物流费用增加。现象4“臭脚盐”等质量问题浮出水面值得关注的是,在盐企间展开价格战的同时,盐业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也浮出水面。中盐(上海)一位销售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盐改的初衷是通过市场自由竞争提升盐品质量,但目前来看,很多盐企会选择价格更便宜、品质不佳的产品投放到餐饮、大排档等场所,从而导致盐的质量参差不齐。而2017年里陆续爆出的“臭脚盐”事件,更是揭开了地方保护掩盖下的盐品质量问题。2017年3月21日,河南省盐务管理局对平顶山神鹰盐业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生产“臭脚盐”(加热或手搓后有臭脚味)的公司进行查封,停止其食盐生产,并责令在全国范围内召回“臭脚盐”。此后,陕西铜川、安徽阜阳、山东泰安莱芜、江苏海门、甘肃天水、江西新余等地也相继出现了“臭脚盐”,涉及数量共计7000余吨。按照《食用盐国家标准》规定,食盐产品必须是白色、咸味、无异味,如果有异味则为不合格产品。在公众看来,落地的盐改让“臭脚盐”问题似乎一下子增多了。但长期关注盐改的上海旨平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邹佳莱告诉新京报记者,“臭脚盐”问题一直存在,只是随着盐改推进,跨区域经营展开,“臭脚盐”失去了地方保护伞,这一问题被暴露出来。现象5市县级盐改“政企分离”滞后业内普遍认为,政企分离、各司其职,整个盐业改革进程才会加速。对于政企分离,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2017年年底前完成。到2017年5月,31个省、市、自治区已全部出台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表示将建立新的盐业监管体制,改变“政企合一”的局面。而对于已经实现政企分离的省份为何依然出现扣盐情况,邹家莱认为,这些地区虽然撤销了盐务局,但依旧由原班人马来管理盐业,“人随事走,政企分离也就名亡实存了。”与省级盐业改革相比,市、县级的盐改政企分离更为滞后,扣盐情形也更为突出。1月15日,新京报记者以商家身份致电山东临沂罗庄区盐务局,一名工作人员称不建议采购外地盐,正在查处,一经发现处罚会较为严重。1月12日,山东单县盐务局工作人员也称,目前盐务局正在市场上查禁盐,与盐业公司“暂为一家,仍未分开”。另根据多家盐企向新京报记者提供的扣盐凭证,新疆伊犁州、吉林晖春市、山东临沂市罗庄区、河南沈丘县等都出现了扣盐情形。而一些市、县管理部门甚至公然为辖区内盐企“站台”。新京报记者拿到的一份资料显示,沁阳市盐业管理局在2018年1月8日发放给全市各食盐零售店的《告知书》中强调,“食盐零售单位应从食盐定点批发企业购进食盐”,并提醒广大经销商“国家对食盐实行专营管理,并没有所谓的放开,并且加大了处罚力度”。文末,沁阳市盐业管理局还特意加注,“目前,沁阳市有《食盐批发许可证》的只有沁阳市盐业公司一家。”展望“大而全”+“小而专”成盐业新格局盐业改革过渡期将于2018年12月31日结束。邹家莱认为,如果说盐改第一年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政企分离,2018年的主要内容就是盐业重新调整、市场重新洗牌。2018年1月10日,湖北省云梦县法院以2.776亿元拍卖了破产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中盐宏博(集团)有限公司。早在2016年3月,中盐宏博(集团)就被曝出拖欠员工工资。时任中盐宏博党委书记崔振生对媒体表示,受制于行业产能过剩、盐化下游企业不景气、银行贷款利息包袱沉重等因素影响,中盐宏博已连续多年亏损。而随着盐改进程的推进,市场化竞争加剧,中盐宏博终被淘汰。而中盐(上海)一销售负责人介绍,目前中盐已经覆盖了低、中、高三档产品以适应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更多消费选择,同时与线上平台开展了合作,“市场会重新洗牌,不变革就会被淘汰。”中国盐业总公司董事长李耀强曾公开介绍,从经营数据来看,食盐批发企业效益呈现断崖式下跌,市县盐业公司亏损面很大,省级盐业公司亏损面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市场将会面临重组。计划管理和区域分割的模式导致全国有2000余家批发企业、近300家制盐企业,行业呈现散小弱特点,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必然。他预测,盐改后寡头竞争局面成为必然,少数“大而全”企业加上众多“小而专”企业将成为行业新格局。对于如何平稳度过改革过渡期,邹家莱认为应该抓紧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则认为,盐业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在改革中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盐企还是盐业主管机构都应该达成共识,打破利益壁垒,参与自由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