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瓶窑:13位老人抱团养老
“就是大家可以在一起相依为命,每当你发病的时候,哪怕是半夜或者凌晨,都有人可以直接在你身边呵护你,可以第一时间关照你,甚至直接送你去医院,这是我认为最好的地方。如果是各住各家,晚上发病都没人知道,这是我最担忧的事情。”张浩住在杭州余杭区,因为老伴去世,孩子不在身边陪伴,加之身体又不是很好,她的生活倍感孤独。她曾考察过一些养老机构,但因为费用问题而不得不放弃。她想出一个主意:拿出自家的三居室,自己住一个房间,招募两位老人住其他两间,大家一起买菜做饭,根据实际情况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应征者只需付给她相应的房租,饭费以及水电煤气费用等则都是均摊。
对于应征者的条件,张阿姨有自己的选择标准,“要有点品位的”。张阿姨曾是某医院的高级护士,懂得护理,对于心理方面的护理,她认为自己也没有太大问题。不过,她的“抱团养老”实践却并不顺利。
第一个前来应征的老人是位老爷子,因为有“三高”、白内障和其他老年病,“面试”没有过关。后来,她在几十位应征者中选择了66岁的赵女士和71岁的孙女士。但一个月的磨合期仅仅过了一半,两位老人就由于一些琐事相继搬离了张阿姨的家。
接下来,张阿姨前前后后约见了十几位老人,也有几位老人曾先后入住她家。但是他们都没有通过磨合期,最长的住过20天,最短只住了5天。其中一位老人和张阿姨是同乡,又是医生,两人有许多共同语言。但是,两位老人的生活习惯差异较大,最终还是“和平分手”。张阿姨表示,虽然是“抱团养老”,但她不希望别人干涉自己的生活。
挑来挑去,张阿姨觉得年龄相仿、和自己曾住过一段时间的孙阿姨是“抱团养老”的合适对象。后来,两人又共同居住了一段时间,张阿姨还购买了应急按铃、卫生间扶手,使家中更加“适老化”,但因为各种原因,两位老人还是没能继续在一起“抱团”。
“抱团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