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环境保护

中国进口垃圾环境成本远高于收益

来源:南都观察  发布时间:2017-10-26 11:58:57
  ▲ 2008年11月,浙江台州海门港废旧金属进口码头,堆积如山的进口固废金属等待运往拆解企业
 
  为了避免发达国家把有害垃圾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联合国的《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修正案于1995年公布,禁止发达国家以最终处置为目的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危险废料。作为跨境废料交易的国际法依据,《巴塞尔公约》也仅仅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输出有显著环境危害的废料,比如有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态毒性和传染性的废料。而禁止名单中并没有可回收利用的废料进出口贸易。
  在处理废料垃圾时,发达国家要遵守本国严苛的环境保护制度,此外还有高昂的人工成本和排污费征收标准。利益权衡下,发展中国家成为最佳选择,那里有更低的环境标准、更廉价的人工成本。在自由贸易的经济框架下,废旧垃圾流向处理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必然。
  比如塑料垃圾,去年中国进口的塑料垃圾占全球塑料垃圾市场贸易总额的56%。而国际固体废物委员会(ISWA)在2014年的《全球塑料回收市场》报告中曾提到,塑料垃圾出口主要流向“最低抵抗”国家。说白了,中国就属于环境监管宽松,处理成本低廉的国家。
  成为废弃塑料的第一大进口国,和中国迅猛增长的塑料消费量直接相关。早在2010年,中国人均塑料消费量就到达46公斤,相比五年前增长一倍还多,超过同期40公斤的世界人均水平。国内的化工企业难以满足塑料需求,于是从国际市场购买塑料垃圾,回收加工后充当塑料制品原料。2006-2012年,中国塑料废料进口量从580万吨飙升至890万吨,增长了66%。
  在中国,几乎不需要支付任何环境成本费用,更有低廉的人工成本做配合,垃圾处理加工变得“有利可图”。市场对消费的渴望和疯狂,又带来巨大的资源需求。这一切都导致了中国对废料垃圾的大量进口。
  ▌垃圾处理方式落后
  进口来的垃圾并非全都被有效回收,可利用的那部分被民间作坊粗略处理之后,剩下的则继续被视为无用的废料垃圾,接受“终极销毁”。但是即使是剩下的这部分,也并非完全无用。在一些垃圾处境经验丰富的国家,垃圾也是宝贝。
  例如在瑞典,有36%的垃圾被回收使用,14%的垃圾用作肥料,49%的垃圾作为能源被焚烧。在瑞典所有的城市生活垃圾中,每年无法被利用只有1%左右。
  在挪威最大的城市奥斯陆,由于城市纬度较高,每年有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所以需要更长的时间供暖。垃圾这时候就被广泛运用于城市供暖。奥斯陆近一半的供暖来自于垃圾焚烧,节省了大量的化石能源。
  所有先进的垃圾处理经验中,分类处理显然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
  在中国的分类处理垃圾的实践当中,拾荒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农村,他们常被称为“收破烂的”。拾荒者不属于正规的垃圾处理系统,却是中国社会较有效率的“垃圾精分类”实践者。他们将金属、塑料、纸张等分门别类,卖给回收系统,资源得以再利用。
 
  ▲ 2012年1月,贵州省黔东南州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瑞雪。拾荒者冒着大雪在垃圾场中捡拾“宝贝”
 
  但是这股来自民间的分类力量正在消失。2008年末至2009年初,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包装需求大幅下降,这似乎终于实现了“源头减量”,中国的回收行业也开始崩溃。据官方媒体报道,中国众多回收单位已经关闭,数百万人失去工作,其中就包括大量的城市拾荒者。
  在由官方力量主导的“垃圾精分类”处理的经验中,香港地区显得十分成熟。在香港,垃圾在被处理之前会先分类——都市固体废物、建筑废物、化学废物、医疗废物、特殊废物等。然后分别运送到不同的垃圾处理区域,包括西堆填区、东南堆填区和东北堆填区。
  另外,香港还有专门的化学废物处理中心、动物废料堆肥厂来处理具体的废料垃圾。通过7个废物运转站,垃圾在各处理区域之间运转,最终抵达专门的区域,由此也实现了城市垃圾高效率运转与处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垃圾处理也采用了分类精加工的方式,保证了他们在狭小的国土面积内,仍然可以有效处理垃圾。
  至于中国,对于垃圾何时进口,何时禁止,何处堆放,当地的居民似乎没有任何选择权。那些生活在贫穷中而又无力摆脱的人们,在堆积如山的垃圾面前,竟然找到了一条谋生之道。但是足以想象到他们谋生之难。
  参考资料:
  1. 中国统计年鉴2016.
  2. 胡嘉明、张劼颖.废品生活——垃圾场的经济、社群与空间〔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6.
  3. 21世纪经济报道.我们有权知道真相〔M〕.文汇出版社,2005.
  4. 郑良楷 等.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铅污染现状调查〔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04).
  5. 李燕亭 等.中国对日本废弃物进口贸易现状与对策建议 〔J〕.价值工程,2014(11).
  6. 姜浩峰.广东贵屿电子垃圾拆解业调查:毒已成殇〔J〕.新民周刊,2013(26).
  7. 贺涛 等.“垃圾镇”变身〔J〕.财经,2017(02).
  8. 宋国君 等.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报〔R〕.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2015.
  9. 芜湖生态中心、自然之友.160座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污染物信息公开报告〔R〕.2015.
  10. Martin Medina.The Informal recycling Secto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 Organizing Waste Pickers to Enhance their Impact〔R〕.World Bank,2008.
  11. Costas Velis.Global Recycling Markets: Plastic Waste〔R〕.International Solid Waste Association,2014.
  12. 邱明.中国人均年塑料消费量5年翻番〔OL〕.新华网,2011.http://t.cn/ROFsDn4.
  13. Tom Miles.China says it won't take any more foreign garbage〔OL〕.Reuters,2017.http://reut.rs/2zAGy46.
  14. 废弃物转运站(香港)〔EB〕.香港环境保护署官网〔2017-09-18〕.http://t.im/1gf75.

上一页  [1] [2]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