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30多年黑色产业链
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费国和固体废弃物生产国之一,但国内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还没有高度产业化,呈现“小、散、乱”的特点,既无规模效益,甚至还会导致黑灰色利益链条相互保护。岛妹几年前曾走访过一家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规范处理废旧铅蓄电池的企业,经营者就面临原料不足的问题。非法经营的回收者通过逃避工商税务监管来降低成本,以更高价格同合法经营的回收机构竞争性收购原料,再向同样逃避监管的违规小作坊销售。这样,对于一部分合法企业而言,那些漂洋过海而来的洋垃圾显得更加可得而具有性价比。
洋垃圾走私屡禁不止,与国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整体管理思路也有关。
垃圾的非规范化利用通常会严重污染环境,但是当其成为地方支柱产业时,环境问题就会被“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拖延下去。
广东省贵屿镇就是典型。
贵屿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拆解国内外电子垃圾、土法冶炼贵金属,牺牲环境质量和居民健康换取经济增长,媒体早在十几年前就曝光过,但直到近几年,才真正开始全面规范化整治。类似的垃圾再生利用集散地如果不进行产业转型,洋垃圾走私的土壤将始终存在。
因此,对部分洋垃圾说no的前提是要先修炼自己的内功。
绿色可期
很明显,《方案》的出台,意味着对垃圾非法利用产业链条的全面打击。那些以此为业的个人、企业、“专业”村、“专业”镇免不了首当其冲,大概要经历一段“失业潮”、“关门潮”、“转型潮”。
但这种“”阵痛“是值得的。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禁止非法洋垃圾进口是为国产垃圾打开了市场,是对国内垃圾回收利用产业的保护和激励。
最直接的影响将体现在国产垃圾价格上。
国内市场对纸、金属、橡胶、塑料等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依然存在,洋垃圾少了以后,国产垃圾价格会上涨,随之而来的将是国产垃圾回收率提升和行业平均收益率增长。
以废纸为例。
2015年国内消费了1亿吨纸制品,但2016年消耗的纸浆中只有4000万吨为国内废纸制浆,还有2400万吨的纸浆为进口废纸制浆。如果进口废纸全部由国产废纸替代,最乐观的市场需求预测将直接增加60%。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必然会驱使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将投入到废纸回收利用产业,从被白白丢弃的那6000万吨废纸中淘宝。还会有更多职业垃圾回收人员、专业回收机构、专门回收运输物流体系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垃圾分类处理工厂。
现在,各地政府正在试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两网融合”等工作。相信在断了“洋奶”后,中国的垃圾回收产业会有更好的发展。这个同样可以套用在工业固废与危险固废的循环利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