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两年内131家辣条企业被通报 195批次不合格 糖精钠、甜蜜素违规使用突出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7-06-06 12:52:51
  添加剂问题 甜味剂、微生物超标最高达四成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从2015年至2017年5月间,国家及各地方食药监局的抽检数据显示通报了180起问题辣条,共195批次,涉及131家生产商,生产地涉及河南、湖南、安徽、新疆等15个地区。

  从具体不合格问题来看,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菌落总数、甜味剂超标是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其中甜味剂和菌落超标过半。

  统计结果显示,195批次不合格产品中,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这三种甜味剂出现了64次,占32.82%。其中,根据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规定,糖精钠不能用于调味面制品。

  同时,共有79批次因微生物超标被通报,占40.51%,一些批次还同时存在添加剂超标、菌落总数超标等多项问题。比如2016年河南省尉氏县杏媛食品厂生产的小苹果(调味面制食品)因甜蜜素和菌落总数同时超标被通报。

  问题品牌 湖南河南占了七成多

  从不合格产品的区域分布来看,河南省与湖南省为不合格辣条的重灾区,当地生产企业被通报次数占据了前二。其中河南省通报了78起,共计86批次,占总批次的44.1%。湖南省通报了54起,共计55批次,占总批次的28.2%,这“两南”地区,占了全国通报总数的72.93%,批次占72.3%,此外,安徽省通报了15批次。

  而查处批次最多的品牌也主要集中在湖南和河南,其中湖南占了一半以上。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湖南岳阳市杨阿婆食品厂生产的“阿婆传奇”湘式挤压糕点,5批次产品不合格,原因均为柠檬黄、胭脂红超标,排在不合格品牌榜首。而四川省德阳市多亮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坤煌”辣条在2017年被检测出4批次不合格,位居第二,为柠檬黄等着色剂检出。产地为湖南的“晏子食品”,3批次菌落总数超标;产地为河南的“小龙女”和“湘川王”各有2批次不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辣条知名品牌“卫龙”也上过黑榜。2016年11月24日,宁夏食药监局官网发布抽检信息,标称生产企业为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卫龙”调味面制品因检出甜蜜素,被列为不合格产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