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趋势:互联网公司更符合个性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5-08-31 11:41:33
事实上,麦可思研究院连续5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增长最明显的前5位行业类中,教育位居第一。顾明远告诉记者,在教育行业中,学前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的社会需求将会很大,“特殊教育是针对残疾、智障的孩子而开设的,现在很多人对此还不了解,目前我们国家在这一块也比较薄弱”。医疗从业人员同样供不应求。秦川是今年毕业的临床医学专业博士生,已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深造8年的她,目前刚刚成为一家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在中国,医护人员一直是供不应求。”秦川提到,如今许多医院纷纷建设分院,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北京一位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的学者认为,医疗服务的社会需求增长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医疗需求的爆发是一个正常现象。“医疗需求的收入弹性是大于1的,如果收入需求增长1%,医疗需求可能会增长1.1%。也就是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愿意将更多的钱花在自己的健康上。”此外,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也是医疗从业人员需求量加大的一个原因。首都医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刘泽军教授认为,与养老有关的医疗产业将成为未来就业的热点。“社会发展太快,变化太大,许多原有的东西就会跟不上。比如老年保健、老年医院等就比较少,甚至还是空白。”尽管医疗行业的需求量较大,但较高的专业门槛成为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前述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学者告诉记者,“广泛意义上的健康服务业,如健康宣教、健康培训等,本科生尚能胜任。但培养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从专业学习到临床实践,至少需要10年以上。”技术进步催生诸多融合就业领域,互联网企业正成大学生就业高地“我认为现在已经不能用‘趋势’来形容互联网,它应该是一种基本的、常态化的工具,就像我们说普通话一样。”烟台友家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CEO龚海涛说。谈起互联网,北京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一位教师表达了同样的想法:“在互联网技术的引领下,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智能化技术会成为未来就业的热点。”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推出了中国首个就业景气指数(CIER指数)。数据显示,随着经济放缓,今年上半年中国就业市场出现了趋冷的迹象,国企招聘职位同比下降了19%,但在“全民创业”热潮的带动下,互联网行业用人需求出现“井喷”,互联网/IT提供职位数同比去年上半年增长了44%。其中,作为互联网行业排头兵的电子商务,发展速度极快。今年上半年,其在线职位数同比2014年大幅增长,特别是在二线及以下城市,增幅均超过90%。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互联网公司已成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新兴高地,而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领域中最热门的商业模式,赢得不少大学毕业生的青睐。互联网金融也成为互联网行业当中的热门板块之一。“现在互联网金融持续升温,需要将经济学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相结合,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个新天地。”薛从告诉记者,直接就业的同学大约有三分之一进入互联网行业。互联网金融前景如何?清华大学金融学博导李心愉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专业副教授冯鹏程也非常看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虽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金融,但一定会对传统金融带来很大冲击。而传统金融如果不主动‘触网’的话,未来也基本没有生存余地。”冯鹏程认为,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互联网企业做金融,二是金融企业主动“触网”。互联网金融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多少愿意跑到银行办理业务?”受技术进步影响的还有新闻学专业。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赵思琪,把自己的就业意向从传统媒体转向了新媒体领域,“更快”是她在新媒体部门实习后最直接的感受。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掀起了一股离职潮,一批资深从业者转入新媒体行业或直接创业。对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2015届硕士毕业生张国文来说,互联网巨头企业对她的吸引力远超过公务员和外企,“薪资待遇和福利很好,工作氛围比较轻松和人性化,不像一些央企国企和事业单位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也不像外企对语言的要求那么高,而且相对自由”。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生王银凤也看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朝阳产业,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着一种变化和创新”。多所大学的就业中心教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一两年,互联网和互联网相关行业的公司在校园招聘方面的号召力越来越强。每次举办招聘会,互联网企业所占的比例不下30%,其校园招聘的人数也呈倍数增加,并且,2015年的这一比例还在上升。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徐博函坦言,现在得“逼着自己不断去学习,学习‘互联网+’,学习大数据,要不然没法与一些企业和学生沟通”。国家政策盘活民间就业创业力量“近五年,中西部、二线城市会因为经济改革的辐射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从中长期来看,在互联网经济、智能经济中,还是由东部、一线城市继续发挥引领和先导作用。”北京外国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名教师表示。该教师说,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限制大城市规模,以及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城市就业等举措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大学生创业比重会有所增加,公务员、体制内单位的用人需求也会有变化,热度会稳中有降。“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舅舅都是体制内的员工,或在事业单位,或在国有企业,看到他们这么多年来晋升的步骤和他们拥有的生活,我觉得那不是我想要的。”毕业于北京一所“985”高校的马璐拒绝了父母为她安排好的体制内工作,选择在一家民营企业供职。对马璐来说,“花时间在体制内去熬资历是很浪费时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