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中央一号文件:开展农药残留超标治理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7-02-23 21:22:54
  原标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农药残留超标治理专家剖析
  治农药残留超标,“七寸”在哪儿
  “三农”工作事关社会发展大局,正因为此,“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锁定“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不仅是农村工作、经济工作的重要议题,也是法治领域的重要议题。做好“三农”工作,需要继续深化改革,而任何改革必须沿着法治轨道推进。从今天起,《法制日报》视点版推出“法治视角看‘三农’”系列报道,围绕社会关注度高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治理、农村土地流转、农村新风建设等问题,从法治视角进行透视分析,敬请关注。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但农药的过量使用,会带来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对于农药,大家爱恨交加。
  前不久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此着墨颇多,不但将“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写入文件,还提出“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甚至为农药残留标准制定提出具体要求,“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
  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农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明确要求严格全过程管理,将原由多部门负责的农药生产管理职责统一划归农业部门,对农药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鼓励减少农药使用量,加强剧毒、高毒农药监管等。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依法对农药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将有助于从源头上治理农药滥用现象和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性,保障“餐桌上的安全”。
  去年农药使用量继续零增长
  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1623.9万吨(12324.8亿斤),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3028.2千公顷(169542.3万亩)。
  这是国家统计局2016年年底公布的全国粮食市场数据。
  而“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农业部2015年发布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中称。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曹坳程介绍,使用农药,每年可挽救至少30%的农作物损失。
  《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披露,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年均使用量31.1万吨。
  由于农药使用量较大,加之施药方法不够科学,带来生产成本增加、农药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农业部制定并发布《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2015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此目标上升到国务院层面,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餐桌上的安全提供源头保障。
  2016年12月,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会议消息,2016年,我国“农药使用量继续零增长”。
  接着,“农药零增长行动”被写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2月5日,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其中提出,“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建立健全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严格行业准入管理,以“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多款高毒农药品种退出市场
  《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中也列明了使用农药的危害。
  首先,防病治虫多依赖化学农药,容易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出现农药越打越多、病虫越防越难的问题。
  其次,因防治不科学、使用不合理,容易造成部分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最后,目前,我国农药平均利用率仅为35%,大部分农药通过径流、渗漏、飘移等流失,污染土壤、水环境,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安全。
  除了使用农药造成危害之外,高毒农药和农药残留是另外两种危害。
  因此,我国在农药减量的同时,还在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和制定新的农药残留标准。
  在限制高毒农药方面,资料显示,2016年,农药行业的一大特点即是:多款高毒农药品种退出市场。
  此前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修订内容之一就是为剧毒、高毒农药的使用加了一道“紧箍咒”: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
  2016年6月14日,国内最后一个农用硫酸链霉素登记证件到期,不再续展,意味着具有高毒性的农用硫酸链霉素正式退出细菌性防治药剂舞台。
  半个月后,农业部发布公告,停止百草枯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作为国内第二大除草剂,百草枯物美价廉。但百草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人一旦误服,容易致命。
  当年年底,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禁止使用。三唑磷和毒死蜱均属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性较高,曾经是蔬菜上防治豆角螟、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虫害的主要品种。
  据农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已禁用了30多种高毒、高风险农药。
  在农药残留标准方面,2016年12月,国家卫计委、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资料显示,这一农药残留新国标,规定了433种农药在13大类农产品中4140个残留限量,基本涵盖了我国已批准使用的常用农药和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