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社会镜像      中产平台  
 
法治热点  反贪防腐
依法治假  见义勇为
创业就业 薪酬社保 消费住房
环境保护 食品安全 医药安全
婚姻家庭 教育文化 养老休闲
统计分析 法规政策 财金 行业地方
能源矿产 进出口  三农 土地海洋
科 技  国 企  民企 企业家富豪榜
股 票
彩 票
收 藏
你的位置:  您的位置:首 页民生食品安全

中国20年难治猪周期被洋猪攻破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6-12-24 16:04:25
猪肉进口量
  【相关报道】
  中国正遭遇“洋猪肉”挑战 美国生猪只卖2.5元/斤
  “猪周期”横亘中国生猪产业链20年,但到现在,20年难解的“猪周期”受到史上最高进口量的“洋猪肉”挑战。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今年猪肉供给的形式可谓是‘内猪有外忧’,‘外忧’是指猪肉进口量猛增,对国内生猪价格带来一定冲击,‘内猪’则是指猪周期变形后,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并创新高,但并没有出现像往年一样一看猪价上涨了大家便疯狂增加生猪存栏的情况。”
  对进口猪肉给猪周期带来的变化,业内也存在不同探讨。有支持意见认为,原有猪周期导致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甚至形成错配,并带来社会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适度放开进口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让更多“裸泳”的散户逐渐退出市场,让养殖行业更趋集约化经营;不过也有反对意见表示,一旦低价外国猪肉大量进入,势必挤垮很多养殖户,由此与之相关的种猪、饲料、售料、疫苗、屠宰等产业链上下游也会陷入困境,并缩减产能,关门退出的企业会大幅增加。
  根据目前中国对进口猪肉的相关规定,国外企业需获得中国相关批准许可后才能向中国出口猪肉。今年9月,进口猪肉军团再添一员:西班牙又有5家企业得到中国批准,可以向中国出口猪肉。
  而中国猪肉进口的主要来源国——美国,更在今年摩拳擦掌上马生猪产能。在国内生猪养殖业分析人士看来,中国生猪将面临来自全球供应商的严峻挑战。
  “洋猪肉”围城,“猪周期”变革在即。冯永辉认为,猪肉进口量猛增与猪周期的变形互相影响、互为诱因。
  “猪周期”生变
  在最近的一轮猪价波动里,“猪周期”的变形表现得异常明显。
  通常意义上完整的“猪周期”包括了猪肉价格上升和下跌两个阶段。一般情况下,猪周期轨迹是:肉价上涨-散户挤入-养殖规模扩大-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散户退出-规模缩小-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这个周期过去一般3年左右有一个轮回。
  根据冯永辉的研究,从2013~2015年长达3年的猪价超强亏损期后,“猪周期”开始变形了。“从2003年开始,涵盖一个涨跌周期的完整猪周期时间分别是3年、4年、5年,明显看出从2013年持续到2015年的3年亏损期,养殖散户大量退出,已经使猪周期发生了变化。”冯永辉表示,“变化的表现就是猪周期正在拉长,同时波动幅度越来越大。”
  正邦科技董事长程凡贵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生猪养殖行业的参与群体数量在减少,从今年1~9月份南方母猪的存栏数量上看,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下降趋势,表明赚钱时大家反而不养猪。”
  究其原因,程凡贵认为,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对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了限制;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散养户而言,做这一行赚到的钱跟期望值还有落差——前几年,他们养猪一年能赚两三万元就非常开心了,但现在可能希望赚四五万元甚至六七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养殖户不愿再从事这一行业。
  农业部猪肉市场分析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表示,周期持续时间拉长成为“猪周期”生变的首要特点。“从2009年6月猪价触底回升开始,到2014年4月达到价格低点结束,上一轮猪周期持续了59个月,相比较之前的36个月周期而言,明显拉长。其次,中等规模以上养殖比重显著提高,由以散户养殖为主向以规模化养殖为主转变,从理论上看,猪周期越长,散户退出的比例就越大。”
  “猪价从去年下半年起飞,并在今年五六月份达到最高值,但根据农业部公布的全国生猪存栏数据,今年的蹊跷之处在于:并没有出现像往年一样,一看猪价涨了大家便疯狂增加生猪存栏,也就是说,‘猪周期’开始变形了,猪周期的超高盈利出现后并未带动产能的疯狂扩张。”冯永辉告诉记者,“变形原因一是此前2013年到2015年上半年近3年的深度亏损期让很多散户出局或者元气大伤,二是中国的生猪规模化势头发展迅速,三是进口猪肉迅猛围城,也冲击了国内生猪市场。”
  伴随着“猪周期”逐渐拉长,巨量进口猪肉进一步加剧了“猪周期”的调整力度。
  “今年五六月份,大批进口猪肉到港,直接进入加工环节,而加工环节也是我们的大客户,由于进口猪肉的廉价竞争,我们几十种产品不得不平均每吨下调3000到4000元钱,才能卖得出去。”临沂河东天龙畜禽屠宰加工厂负责人刘峻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此对应的是,我们不得不压低对养殖户的收购价,否则我们高价收到手里的肉也是不好卖出去的。”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师马文峰分析称,“进口猪肉激增是导致我国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前9个月的猪肉进口量占到了国内产量的3.46%,进口量基本弥补国内猪肉产量的下降数值。在这种态势下,全年的猪肉进口可能达到接近200万吨,进口猪肉占到国内生产的比重会进一步提高,会对国内生猪养殖产生冲击。”
  “进口猪肉如何影响我们的猪周期呢?比如本来我们存在上百万吨的缺口,在当前散户退出的情况下,通过规模化养殖,市场会进行供求及价格的调节,进一步促进我国生猪规模化发展,舒缓‘猪周期’。”冯永辉表示,“而如果一年涌进来近200万吨进口猪肉,会迅速缩短供需缺口带动国内产能扩张的时间,也就是说国内养猪企业看到猪价上涨还没能来得及扩大规模增加产能,进口猪肉已将供需缺口填补,国产猪所占市场份额将逐渐减少,而进口猪肉所占市场份额会逐渐增加。”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人民网  新华网  法治网   澎湃新闻  中国新闻  新京报  每日经济新闻  搜狐  国家卫健委  北青网

版权所有@中实弘扬(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1

电话:(029)88866888转6388   E-mail:sx_szlef@163.com

公安备案号:京公网安备 11010600604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 18003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