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等地现废塑料产业链 村民:你得问谁没得病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5-07-30 00:00:54
就是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使得“塑料王国”一片繁华。王久良回忆说,有一次他到河北一个村子去拍摄,刚一下车,就听到了震耳的机器轰鸣声,到处浓烟滚滚,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中国青年报记者也在文安县一个村子看到,一条道路两侧,现在还悬挂着不少“回收塑料”的招牌。曾经的倒料人、现在的黑车司机赵大国说,产业兴盛的时候,这条路上“水泄不通”。“每年玉米熟了以后就是买塑料的旺季,有人干脆在这里住下。”他说。塑料王国的繁华,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王久良调查,作坊老板将废塑料分拣出来后,其余的大都焚烧处理。他闻到的刺鼻气味、看到的滚滚浓烟,大都源于此。即便在文安县整顿塑料作坊几年后,端午节这天,手机软件显示,当地某处的PM2.5数值依然高达235,属重度污染。这名摄影师还发现,处理洋塑料垃圾对水资源污染严重。其中的清洗、粉碎都需要大量用水。一些塑料厂周边的河水上,经常漂着一层白沫,使用过的水“流过的地方寸草不生”。有人还告诉他,即使比较浅的井水,烧开后水垢过多不说,上面还浮着一层“油脂”一样的沫。由此,在塑料王国中,还催生了“卖水”的职业。一个卖水的小伙子告诉王久良,附近地区像他这样送水的车有好几百辆。“空气不好,水不好。这有什么好?说句开玩笑的话,就是钱好。”镜头里,一个工人对王久良说。镜头外,依旧有人对潜在的危险浑然不觉。“我们这儿的井打得深得很,有好几百米,”赵大国说,“脏水应该渗不到那么深。”这种养活人的方式,这种解决就业的方式,这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真的值得么尽管出现环境污染,但在一些地方,废塑料处理仍是当地的主要产业。河北雄县的政府网站,用“塑料颗粒年用量达到60万吨,产品占领了京津大部分市场”形容当地的塑料业民营经济的发达。经过3年的走访拍摄,王久良发现,塑料王国已经扩张至辽宁、河北、天津、河南、浙江、江苏、江西以及广东的许多地方,变得相当庞大。他的纪录片和图片一经公布,就有人提出质疑:“这种养活人的方式,这种解决就业的方式,这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真的值得么?”这也是王久良一直考虑的问题。今年1月,王久良特意到美国加州伯克利进行调查。通过走访垃圾处理厂,与伯克利生态中心的工作人员访谈,他发现,加州本地的塑料垃圾的最终去向是——全部出口外国,而根据加州政府2011年的一份报告,当年整个加州的废旧塑料出口总量达125万吨,其中,70%出口中国大陆,28%出口到中国香港,其余2%的出口地为“其他”。王久良曾问他们,塑料垃圾为什么会去中国?对方回答说因为中国市场很大,更因为中国商人愿出双倍的价钱。他继续追问,是否了解这些塑料垃圾在中国的处理情况,对方说不是很了解,但从中国商人出具的报告上看,感觉还好。听到这样的回答,王久良感觉很诧异。“这里面的利益相当可观。”王久良说。以聚乙烯为例,美国加州的聚乙烯出口价格为9美分/磅,约合人民币200元/吨,进到国内,其作为原料的售价高达5000元/吨。在过去的两年,中国海关开展了名为“绿篱行动”的针对“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的严打,但根据他的观察,在那期间天津货场里的废旧塑料依然满满,集装箱卡车依旧进出频繁。依附塑料王国生存的王秀英试图为这个行业辩解。“洋垃圾其实没那么脏。”她边说边用手驱赶笼罩她的苍蝇,手套掌心沾满了黑黢黢的污渍。早在2011年,文安县就因废塑料粉碎、倾倒和焚烧造成的污染问题多次被媒体曝光。为此,文安县政府取缔了当地的塑料回收加工行业。许多作坊由此从地上转为地下,或干脆迁离到周边的雄县、静海和保定等地。王秀英也因此离开家乡,到子牙镇打工。相传,姜子牙曾在此钓鱼,而如今这里变成一个废塑料集散地。“我什么都不知道,你去问老板吧。”王秀英说。她对来访的陌生人保持足够的警惕,唯恐记者的采访让她丢掉饭碗。废塑料王国里的人们更多只关心看得见的财富。在纪录片里,一个30多岁的塑料厂老板和家人辛苦工作,忍受着塑料对健康的危害,污染着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不惜一切代价的目的,只是为了买辆小汽车。“那才是成功者的形象。”这个老板说。(文中王秀英、赵大国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