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未能赶上中国楼市复苏浪潮
来源:腾讯证券 发布时间:2015-07-29 22:55:29
北京时间7月28日晚间消息,《华尔街日报》刊文称,中国住房市场正在回暖,但小型城市未能赶上这一波复苏的浪潮。文章指出,深圳和上海等大城市的楼市发展形势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复苏的差异正在扩大。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全文:在位于中国东三省的长春市,虽然这座城市的名字显得春意盎然,但事实上这里的冬季气温最低可达零下30度。现在,中国一些大城市的住房市场已经开始回暖,但长春市却几乎并未显示出解冻的迹象。在经历了一年的滑坡以后,中国住房价格在5月份开始回升,6月份的升幅进一步加大。与此同时,6月份的住房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增长了18%,其中增幅最高的是深圳和上海。然而,这种增长主要是集中在大城市,身为住房市场主力的内地小城市则仍旧面临着空屋越积越多的困境,而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年轻人纷纷移居的形势下,几乎没有迹象表明这种局面会有所改善。最近几个月以来,中国已经放宽了有关二套房购买的规定,并采取了降息措施,但这种政策改变给大城市带来的好处远多于小城市,这是因为大城市的本地经济更加强大,而且这些城市里的住房价格上涨的前景也更好,从而激发了投资者需求。在长春市西部的万科惠斯勒小镇,这个楼盘的入住率很高,但其周边却布满了许多没能卖出去的公寓房。据居住在别墅和中高层公寓楼的住户称,流浪者已经开始住进这些空屋。去年冬天,万科围绕一个池塘建立起了一道铁丝网围栏,以防止闯入者在冬季池水结冰时穿过这个池塘。一名住户说道,这个地区看起来就像是个监狱。长春市6月份的房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4.1%,同月住房库存与销售之比达到了21.5个月,也就是现有的库存需要21.5个月才能卖光。相比之下,据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28个中国城市住房库存与销售之比的平均值为13.2个月。身为吉林省省会的长春市以其汽车厂而闻名,是中国的“铁锈地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这座城市已经吸引了来自于东三省小城市的一些外来人口,其建筑业活动一度迅速扩张。但是,这种增长势头没能一直持续下来,其结果是出现了很多空屋和未完工的公寓楼。“2010年的时候这块地方还很荒凉。”长春市一位名叫王洋(音译)的不动产顾问说道。“现在,那里已经有了30多家开发商。建筑工作仍在进行,但有些地方盖的楼实在是过多了。”现在,在滨海城市以外的其他中国城市有着不动产营建项目的开发商已经暂停了一些已开工项目以压低库存水平。在今年上半年中,不动产开发相关投资的增长速度已经放缓至4.6%,相比之下过去15年中都在两位数。在东三省,不动产投资者对辽宁省省会沈阳市也是绕道而行,这座城市同样面临着房屋建造过多的麻烦。而按照在建或已完工的建筑面积计算,所谓的三四线城市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所占比例超过了70%。导致房地产市场前景看淡的另一个因素是,中国的人口正在老龄化,这意味着买楼者——通常是25岁到49岁之间的中青年人——的人数比例已经见顶,未来的潜在买楼者变少。“首次购房的根本需求可能已经见顶了。”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的经济学家David Wong说道。深圳和上海等大城市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同时还拥有颇具吸引力的工作岗位和好学校,这些城市的楼市发展形势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复苏的分歧性正在扩大。深圳楼市的回弹速度是最快的,其6月份的住房价格同比上涨13.7%。最近一个周四的早上,在上海市郊区的一座楼盘展示厅里,意向买家正试图决定是否拿出1000元人民币进行登记,以确保能获得更好的机会来购买Paradise Walk项目的公寓房,这个项目将在一个月后上市。“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大约500人登记了,下周的目标是2000人。”该展示厅的销售顾问王蒙(音译)说道。很少能有什么业务活动能像新屋营建那样给经济增长带来直接的贡献,但在今天,对于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来说,这个行业内部的过剩活动已经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由于房屋营建商需求减弱的缘故,中国的水泥和钢铁生产商也面临着库存过高的困境,因此一直都在采取降价措施来清理库存。截至6月底为止,钢筋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下跌了38%。与此同时,海外工业也遭到了重创。去年,韩国和美国面向中国的机械和运输设备进口量出现了下降。为了抵消不动产投资减弱所带来的影响,中国正在依靠建设机场、铁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方式来稳定经济增长,其中包括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方案等。在长春市的欧亚卖场,出售家具、浴室和厨房用具的楼层里销售员比购物者还多。销售员们说道,尽管最近几个星期以来房屋销售量略微有所改善,但他们还没看到任何的“溢出效应”。“什么都没变,还是那么难。”一名厨柜销售员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