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财经 发布时间:2015-07-27 20:28:29

对于当下时兴的“中产阶级”大讨论,一位理财咨询行业的从业者说:“我觉得这个讨论非常有意义,毕竟社会对我们这个群体的关注实在太少了。”
毫无疑问,他早就死心塌地把自己归入到“中产”这个行列中了。作为这个行列中的一员,他很坦然地要求社会给予他所在人群更多地关怀和瞩目,就像公司里的员工要求公司增加健身津贴那样义正词严。 …[全文] |
|
|
“……选择职业,选择房子按揭,选择大电视、汽车,选择牙医保险,选择将来……”《猜火车》显然不是中产阶级的最爱,不过这段冷嘲热讽的台词里描述的中产阶级行为标准现在在中国正变成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和媒体讨论的热门话题。
曾经用“忽然中产”来形容过这一群体的出现和迅速壮大,但是有关中产阶级的界定标准依然是模糊的——在中国,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中产者?所谓“品质生活”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全文] |
根据收入标准,中国的中产阶级应该是这样的家庭,他们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包括制度外的收入;因此能够有能力购买住房、私人汽车以及包括电脑、手机等在内的现代生活用品;并且能够支付子女大学教育的费用。根据这个标准,按照终生收入的净现值计算,中国中产阶级当前的年均净收入应该不少于六万五千元人民币。…[全文] |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宛丽,从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资本、工作及劳动方式、就业能力、职业权力、收入及财富水平、消费及生活方式和社会影响力7个层面综合考量,认为目前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类似西方的中间阶层,即中产阶层,大致占我国目前就业人口的13%~15%。“目前中国中产阶层的有效百分比在11%~19%之间,最多不超过20%…[全文] |
|
中产阶层所从事的职业排在前列的依次为私营企业主、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党政机关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而对于中产阶层所应该具备的经济条件,被调查人员没有明确的看法,有30.6%的人认为“说不清”,21.2%的人认为“50万元以上”,19.3%的人认为“100万元以上”。…[全文] |
|
试图通过精确的数字来描述一个群体,或试图用一个标准来描述一个群体,本身就存在方法论上的偏差。在社会研究中,越精确的方法,反而越容易遮蔽现实。比如,以收入来界定中产阶层,吸引人们把注意力投向这个群体的金钱收入,而忽略了“中产”的其他特征,比如,职业特征、自我角色意识、社会声望、公共活动,尤其是其精神状态。
什么是中产,什么又是中产生活。那就是拿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薪水,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而这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要看你用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心态去平衡了。
其实分不分的清,怎么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在每年年中年底所对外披露的那些数字,其实并不具备代表性,更不能做为一个标准来衡量什么,尤其不能用做衡量国民的生活,因为那太不真实,太不可信!!!与其用那些数字去评定国民生活水平,倒不如做访谈去体会国民的生活心态。 |
|
|
瑞典:2002年瑞典人均GDP为25400美元,中产阶级的比重占55%,85%的家庭拥有小轿车,75%的家庭有电脑,50%的家庭有郊外私人别墅,70%的家庭每年出国度假和旅游。在普通瑞典市民心目中,中产阶级是一对父母,一对孩子,人均住房面积80平方米。
日本 韩国:日本中产阶级家庭的年收入上线大约是6.8万美元,底线是4.4万美元;韩国在2万美元到3.6万美元之间。【更多】
|
关于中产阶级的流行定义是这样的: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是一个貌似明晰,实则含混的定义。
|
之一 社会转轨期的仇富替罪羊
之二 没有房东只当租户的“有产阶级”
之三 工作狂变成了过劳死
之四 职场如战场的晋升压力
之五 从小资情调跌入机械生活
之六 时尚攀比成为阶层压迫
之七 小本生意的患得患失
之八 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顶梁柱
之九 庞大弱势群体须关怀
之十 利益集团霸王条款的受害者
|
|
|
|
|
上一页 [1] [2]